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甘谷>>正文
天水在線走進甘谷縣新興鎮地膜洋芋種植基地(組圖)
(2011-5-24 10:23:52)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5月22日,天水在線一行二十多人走進甘谷縣新興鎮西王家村地膜洋芋種植基地攝影采風。)

  2011年新興鎮西王家村地膜洋芋種植情況

  新興鎮西王家村位于甘谷縣城以西,渭河北岸,距縣城7.5公里處,全村共轄8個村民小組,共有789戶,3800人,耕地面積2736.9畝,其中自由灌溉地1459.6畝,機灌地1277.3畝。該村位于渭濟灌渠上游,灌溉條件十分便利,全村經濟主要以地膜洋芋、大蔥、蒜苗蔬菜種植和勞務輸出為主。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

  為了探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西王家村積極發動和引導群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組織群眾進行參觀和技術培訓,普及推廣了“早春地膜馬鈴薯復種大蔥”的種植模式——簡稱“雒家模式”。該模式前茬種植地膜馬鈴薯,選用優質高產中早熟馬鈴薯良種陜北一號(克星二號)為主栽品種,2 月底至3月初,整地、施肥、播種馬鈴薯,起壟后覆蓋地膜,4月上中旬馬鈴薯破膜放苗,6月中下旬采收上市,畝均產量約3500公斤;后茬種植的大蔥,選用山東特選蔥王、鐵桿巨蔥王為主栽品種,2月下旬育苗,7月上中旬整地施肥后移栽,畝均產量5000公斤以上。兩茬畝總收入11000元,效益可觀,是西王家村群眾增產增收的主要途徑。今年種植面積1200畝。

  2011年甘谷縣早春地膜馬鈴薯種植情況

  甘谷縣地膜馬鈴薯種植已有十多年的歷史,經過農技人員和廣大群眾長期探索實踐,不斷創新,種植區域持續擴大,面積不斷增加,效益持續增長,由起初的幾十畝發展到2010年的3.5萬畝,成為產區群眾又一增產增收特色產業,并形成了具有甘谷特色的“一年兩茬、高產高效”早春地膜馬鈴薯復種大蔥(蒜苗)栽培模式(雒家模式)。2011年全縣種植面積達4.13萬畝。

  “地膜馬鈴薯復種大蔥(蒜苗)”蔬菜栽培模式,以新興鎮渭河北岸隴海鐵路沿線以雒家、魏家為中心,向周邊輻射。東至新興鎮渭水峪和六峰鎮覺皇寺、西至新興鎮馬家磨、南至大像山鎮的白云、二十鋪、張家井一帶,分布在全縣四鄉(鎮)(新興、大像山、六峰、謝家灣)108個行政村。這一模式平均畝產8500公斤,最高達9900公斤,產量高、效益好,為產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復種指數發揮了積極作用。

  主要做法:一是引進良種。為了篩選最適宜的種植品種,發揮良種的增產優勢,近年來,甘谷縣引進試驗克新二號、脫毒克新二號、烏蘭浩特、隴薯7號、隴薯8號、費烏瑞它等馬鈴薯新品種,引進章丘大蔥、特選蔥王、白脈蔥冠、鐵桿巨蔥王等大蔥品種和成縣紫皮蒜等優良品種10多個,確定了主栽品種;二是良種良法配套。通過選用良種,配套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栽培技術,采用最佳的栽培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產量和品質,發揮了良種良法配套的優勢;三是強化培訓。每年在產區開展以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培訓,采用課堂講授、田間示范指導、發放技術規程等多種有效的培訓形式,使產區群眾真正掌握了早春地膜馬鈴薯套大蔥(蒜苗)關鍵技術措施,確保了種植技術規范到位。四是充分發揮示范戶的帶動作用,使早春地膜馬鈴薯種植區域逐年擴大,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產量效益不斷提高。

(5月22日,天水在線一行二十多人走進甘谷縣新興鎮西王家村地膜洋芋種植基地攝影采風。)

本新聞共7頁,當前在第01頁  01020304050607

攝影相關圖片
花平寧攝影:天女散花(圖) 人在旅途:蘭州水車(圖) 麥積秋色惹人醉(組圖) 寶天高速公路(組圖) 煙雨麥積(圖) 白云山(圖) 龜鳳山(圖) 耤河風情(組圖) 天水阿門攝影:龍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