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兩歲喪父。十幾年來,由于母親沒有工作,母子倆吃、穿主要靠親戚朋友接濟;沒有住房,母子倆一直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
即使在這種環(huán)境下,張鑫依然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理科564分的好成績,但面對高額學費,母子倆的煩惱和憂愁也隨之而來……
父親去世母子二人陷入困境
6月28日,記者在張鑫三姨的帶領下來到張鑫家。張鑫的三姨指著張鑫和母親居住的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說:“這房子是我鄰居的。一年前租住時,講好每月300元房費,可當房主和這娘倆見面后,就降為每月100元了。但這一年多來,人家連一分錢都沒要過,就當是張鑫母子暫時給人家看房子。”張鑫的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兩歲時,其父親就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去世。她本人沒有工作,家里又沒有房子,從此母子倆的生活便沒了著落。
眾人資助貧家孩子完成學業(yè)
張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爸爸去世后,我和沒有工作的媽媽相依為命。由于沒有住房,我和母親便暫時住在了生活也較為困難的三姨家。自打我記事起,印象中媽媽從來沒有買過新衣服,我和媽媽穿的幾乎全是親戚送的衣服。上小學后,舅舅和姨姨資助我完成小學學業(yè)。上初二時,我和母親搬出了三姨家開始在外面租住。”從那時起,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好好學習,立志成才。后來,還是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他完成了中學學業(yè)并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理科564分的成績。
吐露心聲用更多愛幫助他人
張鑫的班主任對記者說,高一、高二兩年,張鑫一直是班干部,同時還是校團支部生活委員。高一時,學校給其減免了所有學雜費,高二、高三,學校每學期給張鑫減免300元。他的學習條件很不好,但他學習刻苦,今年考上大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雖然這些年我和媽媽生活得異常艱苦,但我還是接受了那么多的愛,我決心把愛傳遞下去,有朝一日如果我有能力了,我一定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許這是對幫助過我的人最好的報答。”6月28日,甘谷縣寒門學子張鑫面對記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本報記者王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