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甘谷縣充分利用城鄉經濟的互補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經濟的聚集效應和城市的擴張效應,有效促進了工業和農業的良性互補,實現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近年來,甘谷縣制定和實施依托勞動力資源,做大做強建材、建筑勞務經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戰略,有效提升了工業的發展水平和全縣的經濟實力。然而,“單腿”走路并不適應甘谷的經濟發展,農業基礎設施較差、產品結構單一、農產品效益低下,致使農民沒有走出靠天吃飯的窘境。嚴峻的現實使縣上的決策者們意識到,若要堅定不移地謀求發展,必須把城鄉和諧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此,該縣每年設法籌資3000多萬元,用以支持種植、養殖、農田基建和文教衛生事業。
早在2002年,甘谷縣就制定了大力發展生態型林果業、商品型畜牧業以及高效型中藥材、花卉業、蔬菜業的發展思路。經過四年多的努力,至目前,全縣已發展花卉2500畝,中藥材4.76萬畝,牛、羊、豬、雞76萬頭(只),優質牧草3萬畝,蔬菜10萬畝,逐步形成了“川菜山藥整縣畜”的農業產業化格局。圍繞上述四大產業,該縣不斷拓展生產和經營領域,先后舉辦了牲畜、中藥材、花卉、果品交易市場,組建了各類專業公司,逐步形成了產、加、銷一體的產業化鏈條。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9.7%,增幅較快。
針對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產業結構不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等突出問題,該縣累計籌資6億多元,進行了縣城的擴建和磐安、新興、六鋒、安遠等重點小城鎮建設,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突出實施了城區道路、市政設施、農貿市場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各業務部門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項目支持,對縣內水利工程、文化教育、農網、通訊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擴建和維修,實施了通鄉通村公路工程,促進了鄉村道路暢通。
蔬菜名鎮磐安在堅持“蔬菜強鎮”,做大特色產業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了12項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拓寬了36米的“磐安大道”,開發建設鎮區兩個居民小區和百貨、蔬菜市場,為更多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渭北重鎮新興鎮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城郊經濟,先后建成10個專業村和大小不等的3個專業市場,逐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依托,二、三產業為兩翼,非公有制為主體的環城經濟帶。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縣城為中心,重點城鎮為骨干的綠色新城正在崛起,工農攜手,城鄉交融和諧發展的經濟格局煥發出勃勃生機,截至目前,該縣已有35%的農民從黃土地走出來,在生產、運銷、商貿流通等行業大顯身手,全縣第二產業已超過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了3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