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找準抓實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 以實干擔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訪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韓顯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為新時代十年黨和人民事業三件大事之一的高度進行定位和概括,既讓我們對脫貧攻堅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有了再認識再升華,也極大地提振和鼓舞了我們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韓顯明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省鄉村振興系統將繼承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動鄉村振興蹄疾步穩前行。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過去幾年里,甘肅如期實現了552萬脫貧人口全部脫貧、72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7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的歷史性勝利。韓顯明說,自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扎實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群眾收入持續穩定增加,協作幫扶持續走深走實,鄉村發展持續加快推進,譜寫了新時代隴原鄉村振興新篇章。
韓顯明介紹,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健全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對有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一戶一策”跟進幫扶措施,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省級領導全覆蓋聯系幫扶3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安排中央和省級近70%的財政銜接補助資金,分年度謀劃實施十大類1.5萬個補短板促發展項目,實現2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每縣1個科技特派團和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全覆蓋。
全省55%以上的財政銜接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各地接續落實到戶產業幫扶措施,強化經營主體聯農帶農機制,脫貧地區的2231家龍頭企業帶動脫貧戶35萬戶,7.1萬個農民合作社帶動脫貧戶80.4萬戶。推動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全省已輸轉脫貧勞動力200.3萬人。今年前三季度,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9元、增速6.8%,脫貧群眾收入增速持續“跑贏”全省農民收入增速。
天津市、山東省和36家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投入我省幫扶資金38.19億元,成功舉辦2022年“津隴共振興”和“魯企走進甘肅”活動,簽約項目107個,合同金額170.8億元。攜手推進“一縣一園”和“百村振興”計劃,共建產業園區7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81個。打造“津甘技工”“魯甘人力”品牌,幫助15.91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東部協作省市和中央單位消費幫扶金額72.82億元。
我省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各地各部門合力推進以八大行動和七大工程為重點的鄉村建設,編制完成6536個發展類村莊規劃,深化“5155”鄉村示范建設,加快推動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努力讓農民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開展關愛服務和練兵比武“一行動一活動”,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有效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專門部署,在新征程中賦予了鄉村振興新的使命。”韓顯明說,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認真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安排部署,聚焦底線任務,健全并運行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落實39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焦群眾增收,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扶持發展高質量庭院經濟,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不斷縮小收入和發展差距。聚焦鄉村建設,加快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健全完善項目資金統籌、組織農民參與、社會力量引導等機制,持續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聚焦鄉村治理,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著力打造善治鄉村,努力讓脫貧基礎更穩固、鄉村發展更美好、群眾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