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加快建設山川秀美生態優良的美麗甘肅
——訪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蘇君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
黨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戰略部署,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美麗中國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蘇君說:“生態環境部門將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結合起來,同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目標,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主動服務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聚力保障‘四強’行動,全力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努力推進山川秀美生態優良的美麗甘肅建設。”
堅持生態優先,在加快推動我省綠色低碳轉型上呈現新作為。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碳達峰碳中和融合,增強生態環境政策與能源產業政策協同性,依據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深入落實“雙碳”戰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堅持以“三線一單”為環境空間管控基礎,落實“1+5+15+N(842)”生態環境四級管控清單,抓好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環境準入,從源頭引導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強化資源能源節約和高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引導實施清潔生產改造,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繼續抓好蘭州、敦煌、金昌3個低碳試點城市和慶陽(西峰區)、白銀2個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工作,打造蘭州、金昌、天水、蘭州新區等“無廢城市”,推進張掖、白銀2市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緊盯環境改善,在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上作出新貢獻。強化自然生態保護監管,不斷鞏固深化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開展祁連山地區、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試點,科學評估全省生物多樣性狀況,切實守好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動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謀劃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程。擔好上游責任使命,開展黃河流域工業、農業、生活等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建立健全黃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黃河干流以及馬蓮河、葫蘆河、祖厲河、散渡河等主要支流綜合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以及飲用水安全保障保衛戰等標志性戰役,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持續鞏固改善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夯實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基礎。
突出人民至上,在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上實現新提升。持續鞏固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效,著力推進各類未完成問題整改,精準謀劃實施新一輪次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全面提高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大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真正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續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實施分類分級風險管控,抓好以案促建、提升環境應急能力活動,開展全省環境應急大比武和多部門、跨區域環境應急演練,強化跨區域、跨部門、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聯動,積極防控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全力筑牢生態環境安全防線。
著眼服務大局,在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探索新路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祁連山及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蘭西城市群生態建設等重大任務落實,加大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項目謀劃儲備力度,推進參與碳排放市場交易、排污權交易等,形成符合省情實際的“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路徑。深入實施生態環境領域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做好生態環境要素保障,支持帶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突出各地特色優勢,著力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志性、示范性農村環境整治項目,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投資少、見效大的農村環境整治的“甘肅模式”,助推我省鄉村生態振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創建,總結推廣我省7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實踐經驗,推動形成具有創新價值、能夠復制推廣的可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