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組織書記專訪】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 加快推進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訪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金泉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朝霞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強調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我們農業農村部門做好‘三農’工作指引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笔∥r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金泉近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省農業農村系統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目標任務,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強力推動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食品工業帶動特色產業價值鏈提升,推動特色農業大省加速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實現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開創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局面。
楊金泉從五個方面介紹了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的工作思路和落實舉措。
一是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著力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我們將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確保耕地面積不減、糧播面積不減、糧食產量不減。堅持藏糧于地,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結合大中型灌區改造提升建設集中連片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旱作區示范推廣引水上山水肥一體化模式,加快實現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的重大目標,夯實糧食生產的耕地基礎。堅持藏糧于技,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抓點示范行動,持續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和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為核心的旱作節水技術,實施農機裝備研發與應用補短板行動,加快制種玉米去雄和低損收獲、馬鈴薯聯合收獲等實用高效農機裝備研發,不斷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和種糧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確保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400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把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蔬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市場穩定供應。
二是全力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我們將以“調結構”為主抓手,加快建設河西走廊、隴東、甘南臨夏3個百萬頭肉牛產業帶和河西走廊、中部沿黃和隴東南3個千萬只肉羊產業帶及河西走廊50萬頭荷斯坦奶牛產業帶,把甘肅建成全國重要特色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以“強主體”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及食品工業產業鏈鏈長制,打造一批聯農帶農緊、規模產能大、市場前景好的鏈主企業,創建一批以鏈主企業和骨干企業為引領、以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輔助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一批要素高度集聚、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高地。牢固樹立大食物觀,打造一批高標準戈壁設施農業示范園區。實施一批循環農業重大帶動性項目,推動形成農牧結合、草畜配套、種養循環和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產品優質安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新格局。堅持不懈實施“甘味”品牌營銷戰略,持續提升“甘味”農產品市場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
三是持續落實到戶產業扶持政策,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們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有條件發展產業的監測對象和低收入脫貧人口,采取以獎代補、達標獎補等方式,持續落實到戶產業扶持政策,推進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和群眾生活持續改善。鼓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訂單收購、入股分紅、代種代養等形式,與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加強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推進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到戶,盡量減少市場和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四是深入實施鄉村建設示范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我們將認真落實《甘肅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護服務向農村延伸,系統改善提升村莊形態、整體設施和環境水平。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綠化美化行動,塑造具有鄉村形態之美、產業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的“四美田園鄉村”。
五是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激發鄉村發展內在動力和活力。我們將深入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嵌入現代化生產軌道。穩步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勵支持村集體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構建“財政資金+金融資金+社會資本”共同投資農業農村發展的格局。堅定不移走基于農業的三產融合發展之路,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