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訪談】
科學謀劃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
——訪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旺澤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 王煜宇
近日,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旺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們黨成立一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的會議,全會精神是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做好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李旺澤說,經過多年努力,我們解決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撕下了“苦甲天下”的歷史標簽,農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農民收入邁過萬元大關,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圍繞“三新一高”要求,實施了一批重大行動、重大項目,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持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底線性任務,扶持方式由“精準到戶扶持”向“扶持合作社、龍頭企業帶動農戶”轉變,扶持環節由分戶分散種養向生產加工銷售及全產業鏈轉變,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鏈增值收益。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種業提升行動,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撂荒地整治。堅持把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作為產業振興總抓手,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培園區、創品牌等重點工作有力推進。
當前,我省正處在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特色農業強省加速轉變的戰略機遇期。搶抓機遇期就是要以“產業轉型、結構升級、要素聚集、鏈條鍛造”四篇文章為總攬,堅持政府市場兩手并用,凝聚多方力量,聚集生產要素,形成聚集效應,走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精深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科技化引領的現代化農業發展路子。聚焦主導產業做大特色規模,走“特色+規模”發展之路。聚焦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持續調優種養結構,推廣跨鄉成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帶的做法,提高種養規模化程度和產業集中度。實施龍頭企業“2512”引培提升行動,力爭通過3-5年,打造1億級以上的企業200家,10億級以上的企業50家,50億級以上鏈主企業10家,百億級鏈主企業2家,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實現翻番、達到2000億元。綜合施策建好園區集群,力爭打造縣域百億級產業10個,省級500億以上產業6個、千億級產業2個,加快把六大特色產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優勢特色產業品牌、標準、質量體系建設,把“甘味”品牌打造成開放共享平臺,引領甘肅寒旱農業高質量發展。
李旺澤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看待和推動“三農”工作,不斷提高分析和解決“三農”問題的能力和水平,科學系統謀劃新發展階段甘肅“三農”工作,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奮力開創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