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上田園風光美 高原夏菜千里香
——央視《走進鄉村看小康》特別節目走進臨澤、榆中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薛硯
7月11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頻道推出的《走進鄉村看小康》大型直播特別節目第二集《正是田園豐收時》,走進張掖市臨澤縣蓼泉鎮灣子村五千畝西蘭花種植基地和蘭州市榆中縣萬畝優質高原夏菜種植基地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千里隴原,田園錦繡,瓜果飄香,給全國觀眾留下美好印象。
臨澤:西蘭花變“金花花”
上午10時,在臨澤縣蓼泉鎮灣子村西蘭花種植基地,五千畝西蘭花正值豐收季,當地菜農正在采收已經成熟的西蘭花。
灣子村當地陽光照射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蔬菜糖分的積累,這里的西蘭花品質上乘。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直徑在12厘米上下、重量在1斤左右的西蘭花最受市場歡迎。
去年以來,臨澤縣大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蓼泉鎮各村組織對村里的土地進行平整,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進行科學改造。倡導“一戶一田”,將村民各家原來分散的“巴掌田”“補丁田”整合在一起,原來各家田地之間的田埂等也被整合為耕地,大大提升了耕地利用率。同時,由于耕地田塊變大,方便大型機械作業,提高了種植效率。當地還組織將土地流轉給種植大戶,當地農民變身產業工人,足不出村,就可以就近通過打工增加收入。小小的西蘭花變成了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花花”,去年,這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1.7萬元。
另外,循環農業在臨澤當地發展得風生水起。以西蘭花為例,西蘭花采摘后剩余的大量菜葉,被稱作尾菜,大量的尾菜被村民用于養殖肉牛肉羊,養殖產生的大量動物糞便又和尾菜、玉米秸稈等被加工成有機肥料,反哺土地,從而形成有機高效的生態農業。
“臨澤的自然條件優越,這里出產的高原夏菜品質很好,近年來也有了較大的名氣,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了這里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我覺得這是一個通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駐甘肅記者站記者安文劍說。
榆中:高原夏菜增收致富
跟隨央視的鏡頭,又來到蘭州市榆中縣,俯瞰榆中縣萬畝優質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碧綠的莊稼一望無際,層層梯田錯落有致。
這里海拔高,光照充足,夏季溫差大,構成了蔬菜種植種類梯次變化。眼下,這里的菜花、西蘭花、紅筍分批成熟,夏天陽光燦爛,蔬菜長勢喜人。
鏡頭里,村民們齊上陣,或在田間采摘收獲,或在車間分揀包裝,每戶每天可以采摘高原夏菜一噸左右。經過二十多年的培育打造,榆中縣的高原夏菜產業已經形成了規模。目前,全縣種植的外銷蔬菜有200多個品種,年外銷蔬菜超過70萬噸。產業發展得好,也就意味著當地農民有更高的收入。
采訪時,榆中縣高崖鎮新窯坡村村民王鵬正忙著將自家種植的一個個新鮮飽滿的菜花包裝裝車。“我今年才學種菜,過去都是種植玉米、小麥。”當被問到為什么改種高原夏菜時,王鵬說:“高原夏菜價格好,產值高,今年收入實現翻倍應該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