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祭英烈 鮮花慰忠魂
——“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祭掃活動側記
陳紅軍烈士親屬來到墓地祭奠。
市民將寄托哀思的卡片貼滿蘭州市烈士陵園宣傳欄。
陳紅軍烈士墓碑前擺滿了鮮花。
市民自發祭奠陳紅軍烈士。(本文圖片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盛學卿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4月3日,省城蘭州,細雨蒙蒙;母親河畔,哀思綿綿。
上午9時50分,在5輛閃爍著警燈的摩托車引領下,一輛中巴車徐徐駛入位于蘭州市南郊華林山上的蘭州市烈士陵園。
車身兩側各有一行大字——“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車頭正前方醒目地張貼著“向‘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致敬”的橫幅。
車輛停穩,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及蘭州市、隴南市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的父母、妻子、姐姐、姐夫、侄子、侄女一行緩緩走下車,來到陵園內專門設立的陳紅軍烈士紀念廣場,祭奠緬懷他們的親人、祖國的英雄——“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
清明時節的烈士陵園,青松翠柏聳立,莊嚴而肅穆。紀念廣場的正中,懸掛著一張陳紅軍烈士生前身著戎裝站在雪域高原的照片,英姿颯爽,威武帥氣,將人們的思緒帶到遙遠的喀喇昆侖高原。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英雄永垂不朽!”“以身許國,青春無悔。”陳紅軍烈士的墓碑前,擺滿了各地群眾敬獻的鮮花和寄托哀思的卡片。
雄壯的國歌聲奏響,大家默默向陳紅軍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思念。12名禮儀士兵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來,將6個花籃擺放在烈士遺像前,人們向烈士深深地三鞠躬。
哀悼活動結束后,陳紅軍烈士家屬一行來到烈士陵園英魂苑,這里長眠著陳紅軍烈士和許許多多為了祖國和人民犧牲的英雄。
“我帶孩子來看你了!”站在愛人的墓碑前,陳紅軍烈士的妻子懷抱著孩子哽咽道,淚水止不住順著臉龐流了下來。
孩子出生不足6個月,尚在襁褓中,陳紅軍烈士犧牲時,孩子還沒有出生。這是孩子與父親以這樣的形式第一次見面。
“紅軍,我的兒子!”陳紅軍烈士的母親俯身趴在墓碑上,泣不成聲。她小心翼翼地將一碗牛肉面端到墓前,喃喃道:“這是你最愛吃的牛肉面……”
一旁,陳紅軍烈士滿頭白發的父親,強忍著閃爍的淚花,久久沒有言語。
此情此景,令現場所有人無不動容。人們滿懷著崇高敬意,依次走到陳紅軍烈士墓碑前,默默地將手中的鮮花放在英雄的面前。
青山為證,浩氣長存。陳紅軍烈士,祖國不會忘記你、人民不會忘記你。
聽,英雄的贊歌正在隴原大地回蕩: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親人眼中的陳紅軍——
好兒子 好丈夫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陳多
在母親的眼中,他是一個打小就想從軍,愛學習、能吃苦、孝順父母的孩子。
在妻子眼中,他是敬業而又細心,值得托付一生的好丈夫。
“他自小有個夢想,想當兵。”陳紅軍的母親說,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天,當兵的發小穿著軍裝來學校看他,陳紅軍非常興奮,專門穿軍裝拍了一張照片。
“后來他對我說,這一套軍裝一定會穿到他身上。”母親說。
部隊來大學征兵,陳紅軍圓了自己的參軍夢。他激動地給家里打電話,“媽,我這下可以光榮地去當兵了。”
陳紅軍出生在隴南市兩當縣一個樸實的農民家庭,他非常孝順父母。
在部隊時,他經常給家里打電話問候父母。“我說你不要擔心,我們能把自己照顧好。”母親回憶說,陳紅軍經常買油買米寄回家。父親胃不好,陳紅軍專門買了粗糧,叮囑父親要多吃,擔心父親平時待在家里心急,他還專門給家里買了一個魚缸。“他說,養些魚,我爸就有事情干了。”母親回憶說。
陳紅軍有一個姐姐,為了能讓父母離姐姐近一些,他還攢錢給老人買了一套房子。
對家人傾情付出,而陳紅軍自己卻一直保持著勤儉。母親在整理遺物時發現,有一件陳紅軍穿過的線衣——領子已經破了,背面還有兩個洞。
陳紅軍和妻子是西北師范大學的校友。“他比我高兩級,我們第一次吃飯時知道是校友都感到十分驚訝,彼此都認為緣分是注定的。”陳紅軍的妻子說。
“這是我們談戀愛時,第一次跟我告別時他寫的,我覺得特別珍貴,就一直好好保存著”“這些是我和他一起去過的一些景點的門票”“這是我和他看過的部分電影票”“這個是他過生日的時候我給他寫的一封信”……妻子一點一滴回憶著小兩口在一起的日子。
“我們的結婚照片,他一直放在錢包里,犧牲后作為遺物寄回來了。”說到這,陳紅軍的妻子不禁淚如雨下。
身為軍人,陳紅軍與妻子聚少離多。每逢妻子過生日,陳紅軍總會買束鮮花,訂一個蛋糕,寄給妻子。
“每次電話聯系的時候他基本上都在工作,現在想想,他確實太辛苦了。”妻子含著熱淚說,“我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他爸爸那樣的人,繼承爸爸的優秀品質,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同學老師追憶陳紅軍——
有血性 有擔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蘇家英
再度相見,已是天人相隔。
“紅軍是典型的西北漢子,高大魁梧、黝黑健壯;他總是笑瞇瞇、樂呵呵的,十分親和。”郭懷得是陳紅軍在西北師范大學讀書時的同班同學。畢業后,兩人雖各奔東西,但每年定會在蘭一聚,可惜這共話同窗情的聚會,在2020年戛然而止。
陳紅軍很喜歡參加公益志愿活動,“他內斂低調,待人卻熱情真誠,常作為學院青年志愿者,到社區為孤寡老人洗頭洗腳,打掃衛生。”張建清當時是陳紅軍的輔導員,從知道陳紅軍犧牲至今,每當回憶起陳紅軍在校生活學習的點滴,他的情緒依舊難以平復。
西北師大的李建升老師曾為陳紅軍授課,前不久知曉自己喜愛的學生犧牲在一線,他專程趕往蘭州市烈士陵園掃墓、獻花。“紅軍在大學期間,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名列前茅;應征入伍后,他很快成了一個有血性、有擔當的優秀軍人。我為他自豪,也為他痛惜!”
2009年6月,二十歲出頭的陳紅軍從西北師大心理學專業畢業,本已通過公安特警招錄考試,可一聽說征兵的消息,他臨時“變卦”,隨即應征入伍,踏入火熱軍營,開始軍旅生涯。
吳昊是陳紅軍大一、大二時的班主任,2019年11月陳紅軍來蘭送兵,是他們“師徒”最后一次聚首,“紅軍還在念書時,我們一次偶然的交談,了解到他心底有一個軍旅夢,而我也是,因此和他交談甚歡。”
吳昊細想起,陳紅軍大學時期就已表現出高于常人的集體榮譽感。“班級或學院的各類集體比賽中,每每高喊‘加油’的一定是他,最‘賣力’和用心比賽的也是他。在他入伍后,體格愈加結實健壯,性格變得開朗果敢。在我看來,中國的軍人,就是這樣,就該是這樣!”
陳紅軍在一本書中,特意標注過一段話:“黨把自己放在什么崗位上,就要在什么崗位上建功立業。”看到這句話,郭懷得便想起許多往事,更明白了這位相識十六載親密舊友的選擇。
致敬·追思·奮進
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緬懷陳紅軍烈士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尤婷婷 劉健
山川蒼翠,松柏含悲。4月3日,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紛紛自發來到蘭州市烈士陵園,緬懷在這里長眠的“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
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接踵而至的各界群眾自發地排著隊,在陳紅軍烈士墓前獻花、鞠躬、默哀、緬懷。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作為校友和戰友,我就是想來看看陳紅軍。”西北師范大學大四學生慈文棟是一名退役大學生士兵,幾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今年開學之初,母校進行了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師生共憶英雄陳紅軍的大學時光,學習英雄校友事跡。慈文棟動情地說:“愿陳紅軍烈士安息長眠,因為有了像你一樣的英雄們,我們的生活安定美好。我一定沿著你們的英勇之路努力奮斗,振興祖國!”
精心挑選了花籃,夏為民一家三口專程從成都趕到蘭州市烈士陵園悼念陳紅軍烈士。“陳紅軍烈士的事跡感動著全家人,我們由衷地敬佩他為國獻身的精神。作為父母,我們想讓孩子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夏為民說。
“這是我們第二次來緬懷陳紅軍叔叔。”楊景茜、孫靜蕾、蒲亦萌、解梓萌四名來自成功學校的同學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英雄用生命換來的,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向英雄學習,愛祖國愛家園,爭做好學生!”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蘭州市民豐暉帶著9歲的兒子豐恪良來到烈士陵園悼念英雄,就是想讓孩子知道:“我們之所以能無憂無慮地去工作、去上學,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陳紅軍這樣的英雄在守護著我們。”
今年10歲的崔軒豪是蘭州戰役紀念館和華林路第一小學共同培養的小小講解員。“在講解中,我了解了‘衛國戍邊英雄’的事跡,還學到了很多革命歷史知識。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參軍,為保衛祖國作貢獻。”崔軒豪說。
“衛國戍邊英雄”事跡講解員吳丹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來烈士陵園祭掃陳紅軍烈士墓的干部群眾已超過20萬人次,通過互聯網祭奠陳紅軍烈士的有1200多萬人次。
“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
萬束鮮花獻給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劉健
4月3日,蘭州市烈士陵園。
美團外賣“小哥”劉繼紅手捧一束鮮花,一路小跑來到“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烈士的墓地前。
鮮花上別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青春熱血灑邊疆,青山有幸埋忠骨,向陳紅軍烈士致敬!
劉繼紅將鮮花擺放好,然后面向墓碑深深地三鞠躬。
今年2月,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事跡引發強烈反響。全國各地群眾以快遞鮮花的形式,向陳紅軍烈士表達崇高的敬意和無限的哀思。
“這是我今天第三次來到陵園,代客戶祭奠陳紅軍烈士。”他說。
最近一段時間,劉繼紅幾乎每天都要來幾次烈士陵園。
“能夠替大家給英雄送花,我覺得特別榮幸。”劉繼紅告訴記者。
劉繼紅前腳剛走,順豐快遞的快遞員李麗拎著兩個大塑料袋子也來到陳紅軍烈士長眠的地方。
袋子里裝的是各地30多位客戶寄來的鮮花。
收件地址是“甘肅省蘭州市烈士陵園十墓區英魂苑4排6號”,收件人為“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
李麗仔細地將一束束鮮花擺在墓碑前,然后給客戶拍照,隨后也是深深地三鞠躬。
“每天要來兩三次,每次都是這么多的花。”她說。
蘭州市烈士陵園綜合科副科長羅星最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收集鮮花上的留言卡片。
“我們統計了一下,2月19日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鮮花已經有1萬多束。”羅星一邊介紹,一邊將收集的群眾留言卡片貼在陵園專門設立的留言展板上。
留言來自天南海北,內容不盡相同,但都表達了對英雄的深深敬意。
一位重慶市民在留言中寫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向英雄致敬,向邊防戰士致敬,祖國不會忘記你,人民永遠記得你!”
“山河無恙,感恩有你;英雄烈士,永垂不朽——吉林長春彭天道”“清澈的愛只為祖國,永垂不朽——廣東梅州旭威、淑靜”“風雪回蕩英雄氣,風雪過關寫忠誠——安徽宿州退伍老兵”“叔叔:長大也要當解放軍保衛國家,像你一樣——十里店小學段凱文”“每一個熱血燃燒的忠魂,都有一種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云南大理張藝嚴”……
每一份留言都飽含深情和敬意,這是對英雄的緬懷,更是對英雄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