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奔小康】 【對口幫扶 情暖隴原】
攜手同心 攻克貧困堡壘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甘肅工作綜述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近年來,來自天津、青島、廈門、福州等東部地區和中央駐甘單位的幫扶力量,扎根我省深度貧困地區一線,真扶貧、扶真貧,結對子、暖人心。一個個務實幫扶項目落地見效,一批批幫扶干部真心奉獻,我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發展條件明顯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跨越山海的龐大力量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書寫下了扶貧協作的壯麗篇章!
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各地脫貧攻堅一線,聚焦對口幫扶工作,了解幫扶干部的艱辛付出,傾聽貧困群眾的心聲,介紹對口幫扶單位助推甘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充分展現對口幫扶單位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的卓越貢獻。敬請關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廈門的干部從那么遠的地方來幫扶我們,現在我們脫貧了,日子越來越好,真心感謝廈門!”積石山縣寨子溝鄉瓦窯村村民馬薩來言說。
跨越時間和山川,東西部扶貧協作讓甘肅與天津、廈門、福州、青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天津、廈門、福州、青島等東部地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論述精神,積極主動與我省加強對接,將先進的發展理念、豐富的幫扶資源不斷匯集到我省貧困鄉村,我省貧困地區優質的農特產品、富余的勞動力得以開發利用。近幾年來,來自4市的真金白銀、技術理念、干部人才持續不斷輸入隴原貧困地區,不斷改善著貧困地區的面貌。
甘肅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全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使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任務推進。2019年,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沖刺期,我省東西部扶貧協作也不斷加力升級。我省與天津、廈門、福州、青島4市更加緊密地攜手同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聚焦目標標準,突出“六大任務”,高位推動、雙向發力,呈現出多點開花、抓實見效的局面。
目前,東部協作4市幫扶甘肅省的10個市州、58個貧困縣,已經累計脫貧摘帽20個。
完善結對 不斷深化幫扶協作
早在1996年,天津市就開始對口支援我省甘南州、天祝縣等藏區9縣市,拉開了東部省市對我省對口幫扶的序幕。
2010年,廈門市對口幫扶我省臨夏州。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后,黨中央加大了對我省的幫扶力度。新增福州市幫扶定西市7個縣區、青島市幫扶隴南市9個縣區,天津市對我省的扶貧協作范圍擴大至平涼、慶陽、天水、白銀、蘭州、武威等7市州34個貧困縣,并建立了攜手奔小康結對關系。
現在,東西扶貧協作在我省已形成東部4市39個區縣對我省58個貧困縣結對幫扶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協作雙方同心協作,共謀脫貧。
我省建立健全了省級領導牽頭協調機制、目標責任約束機制、清單化對接落實機制和協作成效評價機制四大工作機制,讓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工作任務有省級領導牽頭、有具體單位實施、有項目清單對接、有工作成效考核。
3年來,我省赴東部結對區調研260余批次,互訪人數達7000多人次,以高層互訪為牽引,謀劃規劃好東西部扶貧協作,成為協作雙方工作的一大亮點。
今年,我省先后制定了《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要點》,承擔協作任務的10個市州、23個省直部門與省委省政府簽訂了年度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責任書,健全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溝通聯絡工作機制。
甘肅省各地各相關部門還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度,加強與協作省市和中央定點扶貧單位的協調對接,不斷拓展幫扶協作深度和精準度,進一步細化結對幫扶任務。新增73個鄉鎮、81個村、72所學校、20家醫院與東部97個鄉鎮、71個村(社區)、34所學校、28家醫院建立攜手奔小康結對關系,新增東部65家企業幫扶我省49個貧困村。
精準聚焦 整合資源脫貧攻堅
東西部扶貧協作,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扶持。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東部4市累計向我省投入財政幫扶資金54.33億元。
2018年,東部4市投入我省財政援助資金達到19.79億元,超過了前20年幫扶資金的總和。
今年,東部4市繼續加大投資力度,截至目前,已在我省投入資金23億元,超年度計劃4.98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6.2%,實施幫扶項目1155個,幫扶資金投入之大、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33個中央單位也立足貧困地區所需、幫扶單位所能,在大力培育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推廣農村合作金融、捐資助學、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扶貧新模式,直接投入甘肅幫扶資金4.02億元,達到去年全年直接投入的1.03倍。組織實施幫扶項目256個,幫助我省引進各類資金5.68億元、項目187個,組織購買定點扶貧縣農產品7074萬元,帶動貧困人口2.94萬人。
為管好用好幫扶資金,我省制定并修改完善了《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管理辦法》,重點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引導各類幫扶資金、資源、項目圍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聚力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明確了資金分配下達、安排使用、報賬支付、資金監管、公告公示等工作流程,將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縣(市、區),在征得東部協作方同意后自主安排使用。
在對口幫扶中,東部4市在加大對我省資金扶持和項目建設的同時,還采取務實措施加大“扶智”力度。為了加強人才交流,協作雙方共選派掛職干部279名、專技人才1827名。33家中央定點扶貧單位選派掛職干部94人,其中51人掛任定點縣黨委、政府負責人或縣直部門負責人,43人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
各級中央定點幫扶干部先后赴定點扶貧縣調研指導1238人次,舉辦干部人才培訓班145期,培訓0.94萬人次。開展勞務就業培訓5036人次,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勞務就業5313人次。
創新模式 打通群眾增收路子
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我省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走出大山面臨困難。2016年以來,我省引導376家東部企業來投資興業,投資額達到12.46億元,帶動2.1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天津天士力集團通過“政府+龍頭企業+貧困戶+基地+合作社+銀行+保險”的全價值鏈扶貧模式和“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扶貧車間模式,帶動3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帶動近2萬農戶,極大促進了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了縣域經濟發展。
福州市在定西市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態林)等項目,試驗示范菌草種植1.2萬畝,引進推廣“陽光房”613座,援建扶貧車間76個,引進福泉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渭源順盈家紡有限公司等20家福州企業入駐定西,投入2.38億元參與產業開發。
青島中科湘魯在隴南市大力發展訂單農業,2019年在隴南6縣區種植辣椒6萬余畝,設立兩個加工基地,預估每畝最低收入9000元以上,一個種植季,就能為種植戶帶來5億元收入。
東部省市充分發揮市場優勢,積極推動“甘貨進津”“隴貨入閩”“隴貨入魯”等消費扶貧行動,在天津、廈門、福州、青島建成4個甘肅省特色產品電商體驗館,組織征集全省300余種優質特色產品入駐,打造貧困地區特色網貨“走出去”的“新窗口”。
天津市津南區會同天水市秦安縣推出“我有一棵樹,足以來扶貧”果樹認購活動,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累計認購果樹14.2萬棵,實現銷售金額2812.5萬元,果農畝均收益增加450元。
廈門挖掘臨夏獨特的旅游資源,推出“鷺島萬人游臨夏”的對口幫扶新舉措,每年組織2000人赴臨夏旅游,有效提升了臨夏的旅游知名度。
福州市政府通過動員福州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帶頭購買定西特色農產品,僅2019年春節期間,就有40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干部訂購定西農特產品,銷售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青島市廣開市場渠道,通過節慶展會、納入職工工會福利發放范圍等措施,累計銷售隴南農特產品5500余萬元。
我省通過扶貧勞務協作向東部4市輸出8708人,同時通過引導對口幫扶市創辦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就近就地輸轉19885人。
匯聚合力 打好攻堅最后一戰
形成全社會助力脫貧攻堅的合力,不僅要政府作為,還需要積極調動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等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隴南市開展了攜手奔小康“三百”工程,協同青島組織一百個強鎮、一百個強村、一百個強企,對隴南的貧困鄉、貧困村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爭取實現對隴南深度貧困鄉鎮、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
天津市組織領導干部與甘肅貧困家庭結對認親,廣泛發動各職能部門、街道園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結對幫扶工作,分類施策解決特殊性問題。
福州市組織引導企業家、慈善機構在定西市設立“國鏡教育基金”“曹德旺(甘肅定西)勵志助學金”等助學基金,開展捐資助學。
截至目前,東部4市對我省基本形成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相互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助推脫貧攻堅的良好局面。參與民營企業達到2037家、幫扶村3314個,投入總金額38.04億元,帶動貧困人口51.28萬人。
東西扶貧協作讓甘肅與天津、廈門、福州、青島4市并肩作戰、攜手共進,讓貧困群眾深切感受到了黨的關懷與溫暖,激發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