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1)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4791n.jpg)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旦增昂杰和尕藏草(右)夫婦在自己開辦的“藏家樂”中(8月27日攝)。 近年來,甘南州用打造生態文明小康村的方式,提高旅游附加值,延長旅游產業鏈。旦增昂杰和尕藏草夫婦2017年開辦了“藏家樂”,一年靠住宿餐飲能掙七八萬元。 近日,新華社記者深入甘肅大地,行進式調研“三區三州”甘肅深貧區。在田間地頭,在專業合作社,在扶貧車間,在易地扶貧安置點,在藏家民宿……記者用鏡頭記錄下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階段的奮斗者群像,展現他們的奮斗姿態和充滿幸福感、獲得感的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5921n.jpg)
29歲的馬梅英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達板鎮一扶貧車間內(8月29日攝)。 馬梅英2019年搬進了東鄉族自治縣易地扶貧安置點,她在安置點附近的扶貧車間參加了3個月的帶薪培訓后正式上崗縫制成衣。如今她已是熟練工,每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 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3)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6601n.jpg)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曲奧鄉香告村,村民卓瑪杰新蓋了玻璃房,他的“藏家樂”預計明年開業(8月28日攝)。 香告村有著“甘南第一村”之稱,靠著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轉變了放牧的單一生產方式,村級集體旅游發展得有聲有色。如今的香告村,小橋流水間遍布木屋“藏家樂”,風景如畫。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4)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7241n.jpg)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一扶貧基地,趙阿英社展示她制作的特色面食——花馃馃(8月29日攝)。 34歲的趙阿英社在這家加工特色面食“花馃馃”的扶貧基地工作一年多了,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布楞溝村在東鄉語中意為“懸崖邊”。如今,這個深貧村有了連通全村的脫貧路,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紛紛出現,很多農村婦女從田頭進入車間。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5)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7791n.jpg)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牦牛乳產業互聯網原料交易中心,寧布塔展示他的“曲拉”(8月26日攝)。 藏語“曲拉” 意為牦牛牛奶提取酥油后的奶渣。以前,“曲拉”是牧民的日常食用品或牲畜初春補充的飼料。如今, “曲拉” 經當地牦牛乳制品企業加工,被制成了高附加值的干酪素產品。“曲拉”收購價格走高,原先的奶渣成為當地牧民脫貧增收的“金疙瘩”。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6)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8341n.jpg)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一扶貧基地,熱支弗展示她采摘的木耳(8月29日攝)。 熱支弗除了種玉米、照顧孩子,還在村里的扶貧基地摘木耳,一天有一百元的收入,實現了務農、打工、顧家三不誤。 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7)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9001n.jpg)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那吾鎮多河村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擠奶工貢保吉展示她的勞動成果(8月27日攝)。 貢保吉現在每個月有2600元的工資,她家曾經是建檔立卡戶,2014年全家脫貧。 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8)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09911n.jpg)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掌子溝鄉白土窯村,包村干部馬興龍來到村民吳玉林(左)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家中探訪(8月28日攝)。 臨夏州境內全是深溝大壑,一座山養不起一方人。白土窯村易地搬遷工程啟動后,66歲的吳玉林和分散在溝溝壑壑的26戶群眾一起,沒花一分錢集中搬進了巷道整潔、院落干凈、通水通電的安置點。吳玉林住進新房,村里還吸收他在合作社種植作物實現增收,過上了新生活。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9)甘肅深貧區奮斗者群像](/Files258/BeyondPic/2019-9/5/1124959003_15675651510431n.jpg)
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黃泥灣村一扶貧車間,28歲的馬法土麥展示她的勞動成果(8月28日攝)。 2019年馬法土麥通過幫扶干部介紹,來到村里的扶貧車間工作,每月工資2000元。她說:“自己掙錢自己花的感覺真好!”新華社記者 陳君清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