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8月24日電題:“綠色”翠染隴原大地
新華社記者王朋
25日到27日,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迎來“甘肅省日”。期間,游客不僅可以從敦煌樂舞、民俗文化攝影佳作中領略甘肅之美,還能參與枸杞、百合、靜寧蘋果等綠色生態產品的品鑒活動,盡享甘肅的獨特風情。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不毛的土山、漫天的黃土曾是這里真實的寫照。近年來甘肅不斷推進綠色發展,飽受干旱和貧窮之苦的隴原人民正通過綠色生態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熬G色”已經成為甘肅一張特色名片。
8月下旬,走進六盤山區的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余灣鄉,蜿蜒的山路把一片片蘋果園連接起來,“穿著”灰外套的蘋果掛滿枝頭,群山滴翠,生機盎然。
“三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光禿禿的黃土溝;現在,村上的溝峁、路邊的斜坡都種上了蘋果樹,家家戶戶有蘋果園!庇酁赤l王坪村村民王兵兵說,旱塬披上了綠色,農民的口袋也鼓了起來,他真是沒想到。
![](/Files258/BeyondPic/2019-8/26/1124917860_15666984460261n.jpg)
一名女孩在靜寧縣蘋果節上欣賞帶圖案的“藝術”蘋果。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資料圖片)
如今,靜寧全縣蘋果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蘋果樹已基本覆蓋所有適宜種植的地區,全縣人均果品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在這個有著1098個梁峁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民正通過蘋果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不只是靜寧,素有“隴中苦瘠甲于天下”之稱的定西,也正在通過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蛻變”。
定西市地處甘肅中部,屬于黃土高原溝壑區,干旱少雨,年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三成,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飯?墒牵乩锬芊N出的糧食太少,不斷開墾荒地又加大水土流失,老百姓盼雨又怕雨。
“生態興則百姓興,必須退耕還林還草。”定西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亞勤說。
自2000年起,定西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當地還通過向農民免費提供適宜生長的經濟樹種,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截至2018年底,超過400萬畝的黃土旱塬披上了綠裝,有12萬農戶通過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間接受益。
生態蛻變,帶動綠色脫貧。不少貧困縣區培育了蘋果產業、核桃產業、中藥材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民對綠色的理解也有了不同。一些貧困群眾開始依托經濟林、生態林,發展起了農家樂、鄉村旅游、林下經濟,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Files258/BeyondPic/2019-8/26/1124917860_15666984460671n.jpg)
在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蓮峰鎮何家灣村,藥農進行機械化采藥作業(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資料圖片)
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甘肅省每年從省級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億元,扶持500個村發展鄉村旅游,創建206個旅游示范村,新建1萬戶標準農家樂,力爭到2020年,通過發展旅游帶動脫貧的人數占總脫貧人數20%以上。
如今,翠綠綴隴原。綠色農業、文化旅游等生態產業不斷助力甘肅脫貧攻堅,一幅綠色脫貧的畫卷正在隴原大地徐徐展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