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致富路”通到家門口
——我省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紀實
隴西縣農村公路。(資料圖)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賓
蜿蜒曲折的鄉村公路。(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賓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嚴存義
“四好農村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親自推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也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作出“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批示5周年,也是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收官之年。
5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決打贏打好交通脫貧攻堅戰,為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的交通運輸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積極成果,全省共新改建農村公路8.7萬公里,平均每年建成農村路1萬公里以上。全省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助力36個縣區如期脫貧摘帽。
鍥而不舍,滴水穿石,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豐碩
全長24公里的通村路,在兩年前實施硬化后,安定區青嵐山鄉、西鞏驛鎮等周邊4個鄉鎮8個行政村1萬多人的出行和農產品運輸難題得以解決。“路通了,家里種的馬鈴薯、玉米能及時拉到城里賣,節約了成本,增加了收入,日子更有了盼頭。”青嵐山鄉賈川村村民王榮高興地說。
路,是群眾出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脫貧攻堅促進發展的強力支撐。多少年來,群眾最盼的是路,給他們帶來最多實惠、最大變化的也是路。一條條道路修到了田間地頭,一輛輛客貨汽車通到鄉村,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鋪平了道路。
路通了、車來了,群眾期盼已久的愿望基本得以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共新改建農村公路8.7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產業基地、旅游景區、各類園區有效銜接,同步實施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1541公里,硬化“千村美麗”示范村組道路6008公里,帶動沿線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農民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在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我省交通運輸部門堅持“建運并舉”,推進城鄉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鼓勵發展村鎮公交。目前全省鄉鎮通班車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100%和98.7%。
2017年以來,全省累計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9個,90%的市州有了示范縣。創建國家級示范縣5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創新機制,開拓思路,農村公路養護得到有效保障
三分建,七分養。近年來,我省不斷開拓思路,創新機制,探索農村公路養護新路子。今年,我省成為全國首個在鄉鎮100%設立農村公路管養機構的省份,部分縣區依托村級公益性設施共享共管制度,設置了護路員等公益性崗位。全省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優良路率達到69.6%,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目標基本實現。
目前,全省79個縣區推行路長制,年底所有縣區全面實行。蘭州、平涼、天水、隴南、嘉峪關5市,由政府主導推行路長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為交通發展引來了“活水”。在農村公路災毀保險方面,我省邁出可喜一步。目前全省35個縣實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試點,隴西、宕昌、靜寧、秦安、紅古等縣區搶抓機遇,自籌資金,主動加入,成為第一批實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試點縣區。
近年來,我省交通運輸行業積極適應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為原則,推出“建養一體化”,建設養護普通省道、旅游公路及農村公路。截至7月底,全省采用“建養一體化”籌措資金建設“十三五”規劃在建公路項目7個,里程約130公里,總投資約26億元;新開工建設的省道和旅游公路項目3個,里程約122公里,總投資約5.77億元;產業扶貧村組道路硬化工程項目1個,里程387公里,投資2.15億元。
在建好、管好、護好的基礎上,我省全力搞好農村公路運營。目前,以鄉鎮客運站、郵政物流點、交通綜合執法點、旅游景點為依托,建成了一批鄉鎮區域性綜合交通服務中心、農村公路驛站,“四好農村路”服務品質不斷提升。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試點,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全省鄉鎮設立快遞服務網點1325個,覆蓋率達80%。農村物流、電商讓群眾致富道路越走越寬。
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當前我省最大的政治任務。
根據交通運輸部要求,2019年底要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對此,省交通運輸廳提出要確保在9月底完成全部任務,不能留下任何“尾巴”。
“農村公路+產業”融合發展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廣大農村地區聚集人氣財氣的基礎支撐。我省各地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和旅游強省建設,有序推進等級公路改造升級,逐步解決農村公路等級低、路網不完善的問題,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服務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物資的流通,是“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的。目前,我省條件較好的地方基本都通了客車,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此,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各市州、縣區政府要將農村客運事業發展列入本級公共交通支持范圍,協調財政部門將調整后的城鄉客運油價補助資金優先用于農村客運,加快實現“留得住、有效益、可持續”。著力加快鄉鎮“五站合一”和農村公路驛站建設,爭取到明年底,每個縣區建成1-2個鄉鎮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一批農村公路驛站。
安全,是“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底線。我省堅持安全、防護、排水等附屬設施與農村公路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對早期建成的路,及時排查整治,到2020年基本完成縣鄉道安全隱患整治。建立健全客運班線通行條件審核機制,對擬開通農村公路客運班線進行實地勘驗檢查,確保農民群眾出門走上放心路、過上放心橋、坐上放心車。
“建設‘四好農村路’,修的是路,通的是車,連的是黨心民心。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努力開創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笔〗煌ㄟ\輸廳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