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開展惠民惠農資金“一卡通”專項治理
一個多月上千人主動說清問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通訊員 王 衡
“好幾天睡不著覺”“感到非常慚愧”……最近一段時間,我省各地鄉鎮紀委,來了許多退還違規領取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的人,有黨員干部,也有普通群眾。
這一景象,源于甘肅從4月初開始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問題專項治理。短短一個多月,初戰告捷: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上千人向紀檢監察機關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
“多拿的那點錢,鬧心得睡不著覺”
“這些天我一直睡不好覺,我知道紙包不住火,希望組織從輕處理。”近日,白銀市靖遠縣一名村干部到鎮紀委說清“一卡通”問題后,如釋重負:“交了不該拿的錢,心里輕松多了。”
在靖遠縣,像這名村干部一樣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已有74人。而類似的場景,一個多月來在甘肅各地紛紛涌現。
“我父親名下的‘一卡通’,有28元糧食直補資金可能不符合規定。”4月25日,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一名警察來到縣紀委監委,代他父親前來說清“一卡通”問題。這名警察的父親70多歲了,行動不便,“這筆錢雖然不多,但他說,多拿的那點錢,鬧心得睡不著覺,一定讓我幫著退掉。”
“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不該領取的一分錢都不能領。”臨夏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蕭懿群說,全州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已有431人,涉及資金37.85萬元,已主動上繳20.64萬元。
在定西市岷縣,截至4月19日,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多達377人,累計退繳違規資金38.97萬元。
“2017年,我違規領取了冬春生活救助補助1260元,感到非常慚愧。”岷縣閭井鎮后治村黨支部書記張邦娃說。在他的影響下,村里其他3名村干部也將違規享受的2340元冬春生活救助資金上繳鎮紀委。
“丈夫去世后,我沒有及時注銷他的戶口,多領了他的低保補助和冬春生活救助。”岷縣閭井鎮聯合村四社群眾王明芳,近日向鎮紀委上繳了多領的1796元。
既是“提醒”又是“通道”
開展“一卡通”專項治理不久,甘肅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紛紛發布公告,設定期限:凡是在期限截止日前主動說清和交代“一卡通”問題的,可依規依紀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理;否則,將依紀依法嚴肅處理。
設定期限,既是一種提醒,同時也提供了爭取從寬處理的“通道”。靖遠縣紀委副書記鄧紅蓮說,許多違規領取了財政補貼資金的人,正是在期限的壓力下,才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
據了解,靖遠縣紀委監委利用縣電視臺、“靖遠清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了限期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公告,各鄉鎮也積極拓寬宣傳途徑,如糜灘鎮在全鎮、各村社干部群眾微信群轉發了通告,東灣鎮紀委逐一組織各村社干部召開動員大會宣傳通告。
岷縣紀委副書記徐濤說,教育引導涉嫌違規違紀違法人員在規定期限內主動說清問題,使紀法的剛性與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柔性有機結合起來,是積極踐行“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的體現。
此外,隨著惠民惠農政策日益公開透明,打消了人們的僥幸心理,也是主動說清“一卡通”問題的人數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徐濤介紹,岷縣利用“定西扶貧惠農資金監管網”和“岷縣大數據監管平臺”,將每一筆財政補貼資金、每一個受益群眾等信息都錄入平臺,享受了什么政策、發了多少錢,大家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讓“一卡通”成為明白卡、幸福卡
目前,我國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絕大多數都通過“一卡通”發放給群眾。但在一些地方,原本方便群眾的“一卡通”,卻出現一卡變多卡、直通變不通、惠民變私利等問題。
2018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扶貧領域違規違紀違法問題2595件,其中相當一部分發生在“一卡通”方面。
正是基于此,我省決定開展“一卡通”專項治理,治理重點包括“一卡通”發放、管理和使用不規范,惠民惠農政策、資金落實不到位,惠民惠農領域腐敗和作風及職能部門監管不力、紀檢監察機關監督不嚴等問題。
據了解,此次“一卡通”專項治理將持續至9月底,目前處于自查自糾階段,從6月中旬開始將陸續進入全面檢查、重點抽查和鞏固提升階段。
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張云生說:“這次‘一卡通’專項治理是對全省惠民惠農政策落實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的全面檢查,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集中治理,讓‘一卡通’真正成為群眾的明白卡、幸福卡!”
“初戰告捷,深得人心。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還需要總結經驗、持續推進,不斷擴大戰果。”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王錦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