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能動”
——我省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綜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通訊員 王衡
152%、182%!
這是2018年甘肅查處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件數和處理人數的同比增速。
快速增長的數字,是成效的顯示,更是決心的彰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查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為重點,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推動反腐敗斗爭進一步向基層延伸拓展。
伸向扶貧的“黑手”,斬斷
2019年1月2日,元旦假期結束首日,甘肅紀檢監察網就發布了蘭州市3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永登縣七山鄉官川村文書閆承珍違規享受低保金問題、皋蘭縣黑石鎮三和村黨支部原書記袁維盛違規套取資金問題、七里河區西果園鎮上果園村違規承包集體土地問題。
指名道姓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已成為我省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常規做法。
2018年,全省共通報曝光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典型問題338批次1547人,其中省紀委監委集中通報曝光13批次101人。除媒體曝光外,還通過召開鄉鎮黨組織民主生活會、村“兩委”會及鄉村微信平臺通報鄉村干部違紀違法問題。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甘肅發揚攻堅克難精神,堅決扛起政治責任,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2018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2595件,處理5608人,分別同比增長152%、182%。
隨著治理行動深入開展,貧困縣區一年兩例會、一月一報告、直查直辦、定期分析研判等制度日益健全完善。
精準脫貧離不開精準監督。作為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我省實行信訪前哨到村、廉政監督員到村、鄉鎮紀檢干部到村、扶貧紀法宣傳到村。截至目前,“四個到村”在全省58個貧困縣基本全覆蓋。
黑惡勢力“保護傘”,挖掉
近日,省紀委監委決定建立班子成員聯點包案制度,以進一步加強對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的查辦力度。
這是省紀委監委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的新舉措。2018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及充當“保護傘”問題線索694件,立案60件,處理人數174人,其中涉及“保護傘”問題16件,已處理12人。
一些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嚴重侵害群眾利益,社會影響惡劣。為此,省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積極主動作為,把“挖傘破網”作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主攻方向——
成立6個審查調查組,以省級掛牌督辦的涉黑涉惡案件為突破口,對黨員干部及公職人員充當“保護傘”“關系網”問題同步跟進,深挖徹查;
發揮省掃黑除惡領導小組成員作用,建立健全與政法機關的協調聯動機制,對省掃黑辦移送的問題線索及時研判處置,同時向省掃黑辦主動移送問題線索,提高了掃黑除惡與反腐敗“拍蠅”的整體性、協同性;
對近3年涉黑涉惡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大起底”,運用蹲點調研、督導檢查、巡視巡察等方式廣泛收集涉黑涉惡腐敗問題線索;
對公安機關已偵破的涉黑涉惡案件第一時間介入,組織力量逐案過篩挖“傘”,對一些涉黑涉惡問題嚴重、“蓋子”揭不開的地區,深入分析原因,組織專班集中突破;
……
密集的“組合拳”,正在顯現成效。2018年年底,省紀委監委通報了2起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典型案例:金昌市永昌縣看守所看守工作人員王建軍為惡勢力犯罪團伙首要分子崔某通風報信問題和天水市公安局麥積分局核查涉黑涉惡問題線索失職失責問題,相關人員均被依紀依法處理。
動群眾利益“奶酪”,嚴懲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力度加大,大量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發放。但是,由于補貼項目多、資金渠道多、管理部門多,加上監管不到位、公示公開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一卡變多卡、直通變不通等問題,甚至滋生違紀違法問題,嚴重影響惠農政策落實。
“我們把開展‘一卡通’清理整治作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王秋林說,我省即將啟動“一卡通”專項治理行動,由省紀委監委牽頭,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銀保監局分工負責,目前已形成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案。
“一卡通”亂象是群眾身邊“微腐敗”的表現之一。2018年,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3372件,處理6986人,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群眾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能動!”王秋林說,我省將繼續創新舉措、加大力度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