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
甘政辦發〔2018〕150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加快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促進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和體育消費,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實現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和促進體育消費為目標,培育健身休閑產業市場主體,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身休閑需求,提升大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我省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ǘ┌l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格局,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賽事,培育一批休閑運動特色產業區,建設一批健身休閑產業示范基地,創建2個以上國家級健身休閑產業基地,促使健身休閑更加便利、市場機制更加完善、政策環境更加優化、體育消費更加多元,同其他產業融合更加緊密,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達到300億元。
二、優化健身休閑產業布局
(三)發展冰雪運動,形成競技和體驗相結合的冰雪運動產業帶。
落實國家冰雪運動“南展西擴”發展戰略,發揮我省存雪期長、境內雪山冰川資源豐富的優勢,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合理開發利用我省的祁連山脈、秦嶺山脈、六盤山脈冰雪資源,發展冰雪競技運動,開展大眾滑雪、滑冰、冰川探險活動。按照國家標準建設黃河石林滑雪場、臨洮體育訓練基地滑冰館,推動冰雪競技運動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建設體驗型冰雪產業綜合體,推動冰雪旅游,普及冰雪運動,形成競技和體驗相結合的冰雪運動產業帶。(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農牧廳、省林業廳、省旅游發展委、省環保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ㄋ模┌l展自行車和汽車摩托車運動,形成“絲綢之路”自行車和汽車摩托車運動產業帶。
依托絲綢之路貫穿全省的區位優勢和絲綢之路品牌效應,加快發展自行車和汽車摩托車運動競技、自行車騎行體驗、汽車摩托車自駕游等運動。結合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布設站點,實施自駕營地、騎行服務站建設工程,打造絲綢之路自行車騎行、汽車自駕游線路。引導單項協會和社會力量建設一批汽車摩托車運動、自行車運動俱樂部和運動基地。扶持壯大一批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特色汽車自駕運動俱樂部和自行車運動基地。廣泛開展汽車、摩托車、自行車拉力賽、越野賽、特色夏令營等活動,形成一批高水平精品賽事和活動,推動形成“絲綢之路”自行車和汽車摩托車運動產業帶。(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ㄎ澹┌l展航空運動,建設“一區多點”航空運動產業帶。
依托我省獨特的氣流條件,推廣運動飛機、熱氣球、滑翔、動力傘、航空模型等運動項目。以河西五市為重點,建設一批航空飛行營地和通用機場,舉辦航空運動拉力賽等賽事,推動形成河西走廊航空運動產業區。依托風景名勝區,按照不同景區、不同航空運動項目的思路,建設多個航空運動體驗場地,形成“一區多點”航空運動產業體系。(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l展全地形戶外運動,形成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帶。
利用我省多樣性的地理資源,大力推廣登山、攀巖、徒步、露營、拓展、定向、汽車摩托車、自行車、馬拉松等項目,加強山地戶外運動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山地戶外運動精品賽事,開發山地戶外精品路線,完善安全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推動形成河西走廊戈壁沙漠戶外運動休閑區、隴東南生態運動休閑區、隴東醫藥養生武術運動區。(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旅游發展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ㄆ撸┌l展水上運動,打造水上運動產業帶。
積極發展游泳、賽艇、帆船、龍舟、漂流、潛水、溯溪等水上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動運動船艇碼頭、漂流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開發水上運動品牌賽事,建設隴東南水上運動核心區、臨夏至白銀黃河沿線水上運動產業帶、張掖至嘉峪關黑河沿線水上運動產業帶,構建以大眾消費為核心的水上運動服務供給體系。(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八)發展傳統武術運動,創建傳統武術運動休閑產業帶。
深入挖掘伏羲武術、崆峒武術等甘肅傳統武術內涵,推廣甘肅傳統武術。加強天水、平涼等武術文化傳習、武術養生基地建設。支持舉辦伏羲武術大會、崆峒武術節、武林大會崆峒山論劍等武術交流活動,培養一批武術名家、項目傳承人,推動形成甘肅傳統武術文化品牌。(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旅游發展委,有關市州政府)
。ň牛┖霌P民族體育運動,構建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產業帶。
發揮我省多民族聚集、民族體育運動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挖掘和整理民間民俗體育資源,推廣賽馬、拔河、鍋莊舞等民族健身運動,培育開發藏族押加、東鄉族拔棍、保安族奪腰刀等特色民族健身項目,舉辦以少數民族聚集區為核心的民族體育旅游節,打造集民族體育項目體驗和表演、民族體育用品銷售為一體的民族健身產業鏈,促進形成民族健身運動產業區。(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民委;責任單位:省文化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三、加強健身休閑設施建設
(十)加強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甘肅絲綢之路體育健身長廊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每個市州要建成1場2館1中心(即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或滑冰館、全民健身中心)。每個縣市區建成2場1館1中心(即體育場、健身廣場、體育館、全民健身中心),每個縣至少建成1個社會標準足球場地(含縣級公共體育場內足球場)。每個鄉鎮(街道)建成不少于開展4個體育項目的綜合健身場館。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ㄊ唬┍P活現有體育場館資源。
繼續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滿足群眾基本健身需求。創造條件推進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面向社會開放。推動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后和節假日面向公眾有序開放。(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十二)加強特色健身休閑設施建設。
加強體育公園、健身步道、休閑綠道、自行車(輪滑)道、登山步道等健身休閑公共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形成10—15分鐘健身圈。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建設體育健身綜合體。依托資源稟賦,建設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智能健身休閑驛站、智能健身步道、智能健身房等特色健身休閑設施。(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環保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四、培育健身休閑市場主體
(十三)培育健身休閑用品制造企業。
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引導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企業落戶甘肅或設立分支機構,帶動體育用品制造與銷售業發展,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體育用品制造企業。鼓勵各市州成立健身休閑產業孵化平臺,培育一批創新型健身休閑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中小微企業。(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工信委;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ㄊ模〾汛蠼∩硇蓍e社會組織。
壯大健身休閑社會組織,按照相關制度,引導社會組織規范化運行。鼓勵協會組織創辦職業俱樂部,帶動形成一批以健身休閑運動推廣、戶外運動體驗為主的社會組織。加強對體育協會組織的業務指導,提升體育協會組織的服務水平和承接公共服務的能力。加大政府向體育協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向社會公開購買服務目錄。(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民政廳;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ㄊ澹┕膭铋_展創新創業。
鼓勵退役運動員進入健身休閑領域自主創業創新。支持各類中小微健身休閑企業、運動俱樂部向“專特新精”方向發展,開展專業經營,打造特新產品,提供精心服務,促進體育消費。(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工商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五、提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質量
(十六)培育品牌賽事。
制定甘肅省體育賽事等級評價體系,提高體育賽事策劃運營水平,建設體育賽事名錄庫。積極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開發具有甘肅自主知識產權、絲綢之路沿線省份和國家共同參與的絲綢之路全地形自行車賽事,打造甘肅自行車賽事品牌。做大蘭州國際馬拉松賽、酒泉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張掖國際超百公里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嘉峪關國際鐵人三項賽、甘南格薩爾賽馬大會等現有品牌賽事,培育自行車運動、水上運動、冰雪運動賽事。引導社會力量承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提升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水平,發展賽事經濟。(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ㄊ撸┩苿咏∩硇蓍e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發展體育+旅游。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增設體驗類健身休閑項目,策劃、推出一批體育旅游項目,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級體育旅游目的地、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鼓勵旅行社結合健身休閑項目和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旅游產品和線路,打造一批精品體育旅游線路。鼓勵各地利用山水湖泊等資源優勢,打造一批集體育、旅游、休閑、消費等服務于一體的健身休閑特色小鎮。(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旅游發展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做強體育+醫養。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養生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推廣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運動健康服務。鼓勵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設立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建立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系統,開展健身咨詢,推廣“運動處方”。引導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運動康復等健康服務機構。制定體育醫藥養生融合標準,形成體育康養新業態。支持建設體育醫藥養生基地,強化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創建甘肅體育醫藥養生品牌。(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推進體育+教育。推動冰雪運動、山地戶外運動、智力運動、科技體育等運動項目進校園,引導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健身休閑運動,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和技能,全面提升中小學生身體素質。采取全員參與和青少年競技體育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學校運動會,推動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依托健身休閑企業,建設健身休閑產業相關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拓展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渠道。(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教育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落實體育+扶貧。要充分發揮體育行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特有優勢,將體育扶貧納入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工作體系,加快推進脫貧攻堅進程。深入實施賽事扶貧、體育綜合體扶貧、體育設施扶貧、體育企業扶貧、冠軍扶貧、體彩扶貧等六大行動,促進體育工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用足用好扶貧和體育產業優惠政策,加大對體育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扶貧辦、省農牧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實施互聯網+體育。鼓勵開發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健身休閑服務,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消費。支持健身休閑企業利用互聯網交易模式拓展消費群體。加快建設甘肅體育健身服務平臺,完善公共體育服務平臺APP應用軟件的功能和管理模式,提升場館預定、健身指導、運動分析、體質測試、交流互動、賽事參與等綜合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體育局、省工信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六、改善健身休閑消費環境
(十八)擴大健身休閑消費群體。
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實施《甘肅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推廣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滑雪、徒步、跑步、登山、騎行、棋牌、臺球、垂釣、武術、體育舞蹈、廣場舞、健身操等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保障公共服務供給,擴大健身休閑消費群體;謴褪〖壸闱、籃球、排球專業隊,舉辦省、市、縣三級聯賽,帶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打造各地全民健身綜合賽事,推動大眾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引導和促進極限運動、電子競技、輪滑等時尚運動項目健康發展。爭取國家支持,創建甘肅體育彩票特色銷售區,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體育賽事即開彩票,帶動體育彩票消費。(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ㄊ牛I造健身休閑消費氛圍。
強化宣傳推廣,支持各級各類媒體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提高群眾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意識。創辦具有大眾性、趣味性的健身休閑競技類電視節目及“健身休閑企業新星”評選頒獎活動,打造甘肅健身休閑節目品牌,提升群眾健身休閑消費熱情。(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ǘ⿵娀∩硇蓍e消費監管。
制定健身休閑行業管理辦法,加強體育執法,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完善行業誠信體系,逐步落實違法違規單位信息共享和公開制度。建立舉報投訴受理處置機制,增強健身休閑消費投訴舉報處置能力,不斷改善健身休閑消費環境。(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工信委、省工商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七、強化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保障
(二十一)加大各類經費投入。
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5〕14號)有關省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對健身休閑產業給予扶持。采用PPP模式支持健身休閑企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把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各級體育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康養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給予扶持。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鼓勵商業銀行積極開發支持健身休閑產業的信貸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圍繞健身休閑推出多樣化保險產品。(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二十二)優化各類稅費政策。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爭取空域水域開放。各地要將健身休閑產業用地納入城鄉規劃、景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對使用荒山、荒地、荒灘及石漠化土地建設的健身休閑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出讓底價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應收取相關費用之和的原則確定。推動科技體育企業(俱樂部)進入科技園區,并與其他科技企業享受同等稅收政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三變”政策,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健身休閑項目。充分利用農田、廢棄工廠、閑置農房、荒地等資產資源,打造汽車營地、馬拉松賽區、自行車營地等體育特色綜合體。全面落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體育場館和用于體育活動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的規定。落實城鄉社區健身設施用地標準,放寬準入政策,免征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推進智能健身進社區。(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建設廳、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省工商局、省旅游發展委、省稅務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二十三)完善各類發展政策。
鼓勵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引導體育社會組織利用公共體育設施開展青少年運動技能培訓。提高中考體育分值,將游泳、滑雪、滑冰等項目納入體育中考選考科目,將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等級和參加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舉辦賽事情況,納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鼓勵青少年提升運動水平,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體育比賽,強化身體素質。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認定辦法由省級體育、教育部門共同制定。(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民政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ǘ模┡嘤龎汛蠼∩硇蓍e人才隊伍。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培養用品制造、賽事籌劃、運動康復、電子競技等方面專業人才隊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對群眾參與健身休閑的服務和引領作用。加強退役運動員轉型培訓,完善體育人才培養開發、流動配置、激勵保障機制,支持專業教練員、退役運動員從事健身休閑產業。鼓勵街道、社區設立公益性崗位,吸納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群眾開展健身活動,按規定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依托省內高校,推進體育產業智庫建設。(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教育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ǘ澹┞鋵崢藴屎徒y計制度。
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健身休閑服務方面的規范和質量標準,不斷提升技能培訓、提供服務、活動管理、設施建設、器材裝備制造等方面的標準化水平。按照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建立健身休閑產業統計長效機制,各級統計部門和體育部門要做好健身休閑產業統計工作。(牽頭單位:省統計局、省體育局;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二十六)健全工作機制。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體育、財政、建設、稅務、旅游、發改、統計、審計等多部門合作的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落實惠及健身休閑產業的文化、旅游等相關政策,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支持,研究部署重大活動和工作措施。各地要把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健身休閑發展專項規劃。各級體育部門要加強職能建設,充實體育產業工作力量,推動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財政廳、省旅游發展委、省稅務局、省統計局、省審計廳,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二十七)強化督查落實。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具體貫徹意見和配套政策。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旅游發展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落實本實施意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牽頭單位:省體育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旅游發展委,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7月31日
。ù思_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