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企業利潤增速減緩,對成本的敏感度也在提高。
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電力行業,電價對各行各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通過電價政策引導,有利于優化電力能源資源配置,有利于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2016年以來,我省以電價改革為突破口,著力推進實施“十條”電價降成本政策措施,大幅降低了實體經濟企業用電成本,年降成本總金額超過50億元。此舉對我省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企業降本增效,促進工業經濟止滑穩增、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日前,甘肅省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助推企業降本增效的做法,作為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發現的22項地方典型經驗之一,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那么,甘肅采取了哪些降低電價成本的舉措?這些減少的電費支出來自哪里呢?
——大力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
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省工信委、甘肅能監辦、省電力公司精心組織實施直購電交易。2016年直購電交易電量約237億千瓦時,平均降價標準每千瓦時0.1072元,年降成本金額約25.4億元。2017年直購電交易電量約280億千瓦時,平均降價標準每千瓦時0.06元,年降成本金額約17億元。通過交易機制的不斷完善、交易范圍的不斷擴大、電量規模的不斷增加,直購電交易已成為工業企業降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下功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
輸配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難啃的“硬骨頭”。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遵循基本原則、體現甘肅特點、盯住重大關鍵(問題)、求細求真求實、引入第三方力量、爭取最好效果的總體思路,突出重大聯網工程和區域電網聯網共用網絡工程成本費用分擔、電網劉家峽水電廠等六個重大關鍵問題,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地推進輸配電價改革工作。監管周期輸配電價平均每千瓦時降低1.8分,年均降價金額14.82億元。自今年7月1日起,通過釋放輸配電價改革紅利,合理調整電價結構,高載能大工業用電每千瓦時降低約3.5分,非高載能大工業用電每千瓦時降低約1.6分,一般工商業用電每千瓦時降低1分。
——創新開展商業峰谷分時電價改革試點。
自2016年9月起,對不適宜錯峰運營的商業企業暫停峰谷分時電價,試點執行平段目錄電價,高峰電價每千瓦時降低0.3711元。同時,商業用戶也可自主選擇執行峰谷分時電價。通過開展試點,年降成本金額超過2億元。
——全面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城鄉同價。
從2016年3月起,停止收取農村電網維護管理費,實現全省農業生產用電城鄉同網同價,降低了全省農村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平均降價標準每千瓦時約0.12元,年減輕用電戶電費負擔、降成本金額約0.4億元,降價政策惠及全省86個縣(區、市)的21.33萬用電戶。
——探索實施新能源供暖電價支持政策。
為促進風光電就地消納和轉化利用,有效緩解棄風棄光,支持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出臺了“大工業峰谷電價+直購電交易”新能源供暖電價支持政策,并對集中式電采暖、“一戶一表”電采暖等電能替代出臺電價支持政策。
——減免綜合利用自備電廠系統備用費。
為鼓勵企業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產生可利用的熱能、壓差以及余氣,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對省內余熱、余壓、余氣自備電廠免收22元/千伏安·月的系統備用費,年降成本金額約0.5億元。
——適時降低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
通過實施煤電價格聯動,分別于2015年4月、2016年1月、2016年6月、2017年7月,3年4次共計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3.89分,一般工商業及中小微企業年降成本金額約4.5億元。
——完善兩部制電價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
自2016年7月起,對電力用戶基本電價執行方式進行調整完善。基本電費按變壓器容量或按最大需量計費,由用戶選擇。放寬基本電價計費方式變更周期限制,從現行按年調整為按季變更;合同最大需量核定值變更周期從現行按半年調整為按月變更。同時,減免工業企業停產期間基本電費。
——免征新增工業、商業電力用戶臨時接電費用。
出臺了3年內免收新增工業、商業電力用戶臨時接電費用的政策。對新建工、商業項目的企業申請臨時用電報裝時,按照不同電壓等級免收80-260元/千伏安的臨時接電費用,年降成本金額約0.7億元。
——取消新建居民住宅供配電工程建設暫行收費。
按照簡政放權、鼓勵市場化的要求,停止執行新建居民住宅供配電工程建設暫行收費規定。新建居民住宅供配電工程建設費用,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由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承建單位自主協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