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時光】
“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信心更足了
——十九大報告在我省各地農村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在隴西農村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通過各種形式認真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本報通訊員 張愛平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里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猶如和煦的春風吹遍隴原大地,在我省各地農村黨員干部特別是村“兩委”班子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鼓足干勁,扎實工作,讓十九大精神在農村落地生根,努力實現農民更富、農業更強、農村更美。
鄉村振興打造現代化美麗農村
“習近平同志在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推動農村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決策,我們打心眼里感到高興!”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李永輝興奮地說:“我們要按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思路新目標,壯大特色產業,增加致富門路,打造宜居環境,培育文明新風,真正把村子變為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這些天,“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崆峒區安國鎮油坊村群眾田間地頭熱議的話題。有著30年黨齡的黨支部書記劉學智無比興奮。他說,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必將推動農村實現大發展。
寧縣太昌鎮肖家村黨支部書記田喜成說:“‘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明確了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努力讓肖家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寬廣。”
臨夏縣達沙村黨支部書記馬祎表示,全村要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把村子建設得越來越好。
“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村里發生了很大變化。”宕昌縣臨江鋪鄉菜江頭村黨支部書記韓玉海表示,要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依托村里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拓寬群眾脫貧致富的門路。
甘州區長安鎮前進村黨委書記馬志祥說,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是關鍵。他熱切期盼,進一步加大對涉農產業的扶持力度,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實惠和幸福感。
“‘鄉村振興戰略’說到了我們心坎上。”蘭州市榆中縣城關鎮李家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高興地說,這一戰略更加堅定了農村發展信心。作為村黨總支書記,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眼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整合村農業發展資源,挖掘鄉村文化資源,和村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建設更美麗鄉村。
金塔縣東壩鎮小河口村黨支部書記趙成兵說:“‘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農村的發展希望,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發展步伐,力爭明年實現戶均兩座高標準日光溫室的目標,讓小河口村百姓早日過上小康日子。”
莊嚴承諾提振脫貧摘帽信心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字字千鈞,深深地印在武山縣洛門鎮郭臺村黨支部書記康際敏心中。他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帶領全體村民鼓足干勁、堅定信心,深入開展脫貧攻堅,讓郭臺村每一戶群眾都能夠實現小康目標。”
“十九大報告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令,更加堅定了我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永昌縣新城子鎮毛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志安表示,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攻堅戰中的作用,不等不靠,苦干實干,大力發展富民產業,爭取早日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安定區石泉鄉石泉村主任程鈺說:“近年來,隨著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實施,石泉村的路通了,自來水上山了,危房改造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全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堅信,十九大必將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注入強大動力,加快貧困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十九大報告中,脫貧攻堅的分量很重,我倍感振奮和鼓舞。”卓尼縣柳林鎮上卓村村委會主任來全義表示,要借十九大的東風,繼續帶動村民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因地制宜調整結構,拓寬增收渠道。
十九大報告中的莊嚴承諾,讓金塔縣移民鄉黃茨梁村黨支部一班人深感責任重大。村黨支部書記王正興說:“黨中央對貧困群眾如此牽掛,我們作為最基層黨組織,更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帶領群眾發展特色高效林果產業,把黃茨梁村打造成葡萄專業村,早日實現全村整體脫貧的目標。”
“再延長三十年”強力促進農業發展
“習近平同志報告中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眾,講了很多與‘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事。‘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等都說到了農民的心坎上,更加堅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張家川縣胡川鎮王安村黨支部書記楊金福說。
渭源縣聯峰鎮綻坡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東說:“土地是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最大的資產,有了這筆資產,農民脫貧致富就有了最大的依靠,振興鄉村就有了基礎,我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決定。”
永靖縣三塬鎮下塬村流轉村里土地,建成設施蔬菜與休閑觀光農業一體化的綜合園區,開辟了富民增收新路子。村黨支部班子成員、農村黨員、村民們紛紛表示,要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親們的收入來源。
會寧縣新添堡回族鄉炭山村村主任馬克亮流轉了20畝土地,加上自家20多畝地,用來種植黑膜馬鈴薯,預計今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馬克亮興奮地說:“有了長期自主經營的土地,大家就能放心在土地上謀發展、增投入,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放心流轉、穩定流轉,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成縣拋沙鎮高橋村黨支部書記趙永兵說,近幾年,高橋村通過大力發展櫻桃、草莓等特色產業,土地收益大幅增長,群眾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下一步,要在如何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上下功夫,真正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嘉峪關市文殊鎮塔灣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梅建國說,有了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好政策,農民可以更大膽地長期投資土地,實現集約發展;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也可以更加放心地將土地流轉給專業合作社發展設施農業。
涼州區高壩鎮馬兒村黨支部書記張先文表示,要把黨的這項惠民政策扎扎實實落實好,加速土地流轉,做大做強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產業,讓老百姓手中的土地發揮最大的作用,取得更高的效益。
新時代“三農”隊伍為農村發展提供支撐
十九大報告對于新時代的“三農”隊伍,提出了九個字的要求——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
會寧縣新添堡鄉回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斌,大膽引導群眾調整種植結構,全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取得顯著成效。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村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需要的正是這樣一支懂技術、愛農業的專業隊伍。我們要更加全身心投入農村,以實際行動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作為一名掛職村干部,我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了。”西和縣西峪鎮下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全國婦聯發展部干部陳睿說,腳上無泥巴,手上無力氣,只有真正熱愛農村、了解農村,才會把農民當親人,把農村當家鄉。
本報駐站記者集體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