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 喜看隴原新成就】
金融助學讓貧困學子圓大學夢
我省累計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78.6億元
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范海瑞 曹立萍)“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想去打工,掙錢供哥哥上學。”家境貧寒家住會寧縣的劉少珍和哥哥劉少鋒在3年前同時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劉少珍說出的這一席話,深深地刺痛了母親劉梅的心。正當全家一籌莫展時,一份生源地助學貸款協議解了兩兄妹的“燃眉之急”,幫助他們安心入學就讀。
在我省貧困鄉村,助學貸款政策的“陽光”溫暖著很多像劉少珍兄妹這樣的優秀困難學子,“因貧失學、因學致貧”現象逐步成為歷史。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省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的78.6億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幫助57.3萬名學子順利求學。
我省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因貧失學、因學致貧”始終是困擾群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為破解這一難題,2006年,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甘肅銀監局聯合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將商業性生源地助學貸款與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機結合,創新推出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這一舉措,按照“信貸為主、財政獎補、信用保障”的總體思路,在借款對象、申貸條件、貸款金額和期限、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等方面作了完善,創造了一條覆蓋更廣、辦理更便捷、風險更可控的市場化金融助學新路子。
甘肅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在政策設計和工作實踐中,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關注,催生了國家統一助學貸款政策的進一步創新。2007年8月,在借鑒甘肅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金融部門推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貼息、風險補償金由財政全部承擔的補償激勵措施,擴大了貸款適用高校范圍和貸款對象,將國家開發銀行確定為貸款承辦行,將包括甘肅在內的5個省市確定為首批試點,并在甘肅會寧縣舉辦了啟動儀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延續擴大了以往助學貸款的政策優惠,彌補了貸款管理、辦理流程、風險分擔等方面的不足,更加貼近貧困學生需求,助學面不斷擴大。2017年,全省獲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將達到26萬人,貸款金額將超過16億元,分別比十年前增長10倍和12倍,貸款金額居全國前列。
信用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靈魂”。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采取“生源地申請+信用免擔保”的做法,推動形成了信用促助學、助學增信用的正向激勵機制,在高校學生中樹立起誠信做人、誠信貸款的良好風氣,為越來越多的貧困學子獲得助學貸款創造了良好環境。我省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推行10年來,全省助學貸款本息回收率達到99.7%,其中24個縣區實現百分之百回收,貸款學生信用意識和還款意識明顯提高,逐漸形成由“被動還款”向“主動還款”轉變的良好局面。
為將生源地助學貸款惠民政策深入開展下去,下一步,人民銀行蘭州中心支行將協同我省銀監、教育、財政等部門,引導金融機構把金融助學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把防止因貧失學、因學致貧、因學返貧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為金融助學重要著力點,不斷加大貸款投放量,全面擴大貸款覆蓋面,真正實現“讓每一個孩子考得上就讀得起”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