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力促發展】
隴原旅游:這個冬天不再“冷”
——我省冬春旅游快速增長的啟示
(麥積山滑雪場 配圖:天水在線)
甘肅日報記者 秦娜
“喝了‘出關酒’,安康到長久”……2016年11月27日,已是冬日,敦煌陽關景區卻“暖意”濃濃,幾名古裝打扮的工作人員,正在為一批團隊游客舉行“出關儀式”。游客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體驗了一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覺。有游客不禁感嘆:冬天到敦煌旅游還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其實,陽關景區的“暖”折射的正是近年來甘肅冬春旅游的“暖”。數據顯示,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全省接待游客5095萬人次,旅游收入312.5億元,淡季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連續四年實現25%以上的增幅。
近年來,為破除甘肅冬春旅游堅冰,實現旅游“四季均衡”發展,我省大做淡季旅游文章,探索出了一些好經驗,取得了一些新成效,對全省旅游業發展有諸多啟示。
啟示一:“劣勢”也可以變優勢
在傳統觀念里,甘肅冬春季節寒冷,不適合旅游。而事實上,這些看似我省旅游業發展的“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
“冬春季節來甘肅,一是可以看不同的風景,二是可以游得更好。”省旅發委副主任王富民介紹。進入冬季,甘肅的自然風光并不因氣候變冷而減色,反而添了雪景、冰瀑等諸多夏日難得一見的景觀,而游客在參觀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麥積山等絲綢之路人文景觀時,也可以避開旅游高峰,獲得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碌曲郎木寺大法會、文縣白馬文化旅游節等特色民俗活動更是為我省冬春旅游增加了“賣點”。
以莫高窟為例,2016年截至11月底,游客接待量已突破130萬人次,其中48%的游客集中在7、8兩月。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任助理宋淑霞介紹,與旅游旺季的一票難求相比,冬春季節不但門票價格減半,參觀內容也超值,游客可以參觀12個不同時期的洞窟,較旺季增加了4個,同時有充足的時間與專業講解員互動交流,還可以辦理特窟參觀,來一次深度游,而這些恰恰是旺季所不能實現的。
莫高窟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旅游淡季游客持續增加,很多游客都是一大早兒進去,一直參觀到下午閉館才出來,反饋的參觀體驗也都不錯。
“現在,游客出游觀念逐漸從過去的追求‘性價比’轉為更加注重‘性能比’,從這個趨勢來看,甘肅冬春文化旅游正好是游客的絕佳選擇。”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裴建宏分析。
對于甘肅而言,發展冬春旅游,變“劣勢”為優勢,并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才會形成“人無我有”的特色。
啟示二:“請進來”更要“留下來”
“請問此處可是敦煌?”2016年11月26日晚,蘭州游客王彥在觀看完《又見敦煌》情境融入式演出后,依然沉浸其中,不斷重復著劇中臺詞。
由于工作關系,王彥經常往返于蘭州和敦煌之間,《又見敦煌》自9月在敦煌首演后,他已看了4次,不同以往的演出形式和大氣恢弘的制作讓他看了還想看。而來自重慶的游客丁一凡帶著全家人來敦煌旅游,為了看《又見敦煌》專門多安排了一天行程。 如今,觀看《又見敦煌》成了游客到敦煌的必選項目。更讓人期待的是,敦煌大劇院還將啟動新春演出季,舞劇《絲路花雨》、兒童劇《冰河大冒險》、俄羅斯舞劇《天鵝湖》等中外經典劇目將在冬春季節輪番上演。
從2015年的大型沙漠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到2016年的《又見敦煌》,再到新春演出季……文化演藝已成為拉動敦煌旅游消費、特別是冬春旅游消費的新亮點。無疑,在如何“留住游客”的問題上,敦煌為全省提供了一個范本。
一方面打造高端文化演藝項目,使出“撒手锏”;另一方面適應市場需求,推陳出新優質旅游產品,打出了“組合拳”。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留住游客,增加旅游消費,突破我省旅游業發展的瓶頸。
依托甘肅冬春旅游資源,我省連續3年向社會推介冬春旅游產品,并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冬季歡樂冰雪游、冬春文化研學游、隴東南尋根祭祖養生保健游、多彩民俗游、生態觀鳥游等五大主題冬春旅游產品,并在客源地市場有了相當的認可度和知名度。
作為我省最大的地接社,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從兩年前開始陸續推出“到敦煌過大年”“來蘭州學做牛肉面”等適合慢游甘肅的淡季個性旅游產品,受到了江浙、川渝等地游客的歡迎。甘肅蘭神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裴建宏告訴記者,有了第一年的好口碑,到了第二年一些產品常常被提前預訂一空,2016年旅行社更是在旺季就早早策劃上線冬春旅游產品。
“旅游發展到今天,游客越來越注重文化體驗,要讓游客旺季來了,淡季還想來,靠的是服務升級、產品升級,最終實現消費升級。”裴建宏說。
啟示三:順勢而為,更要乘勢而上
“這幾年游客對絲路文化、甘肅文化和敦煌文化的認同度越來越高,這為我們推動冬春旅游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裴建宏深有感觸。
究其原因,裴建宏認為首先是“一帶一路”建設紅利不斷放大,絲綢之路旅游持續升溫,其次得益于近年來各級政府不遺余力的推廣,連續5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特別是首屆敦煌文博會的舉行,對甘肅旅游走出去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節會邀請來眾多海內外知名旅行商考察踩線,這些做法務實而有效,很多外地旅行商主動找我們對接開發甘肅冬春旅游市場事宜。”裴建宏說。
當然,有了良好的契機,還要有務實的作為。事實上,我省從2013年啟動首次冬春旅游季活動以來,活動規模逐年擴大,覆蓋面持續拓展,促銷力度不斷加大。
2016年,省旅發委修訂發布《鼓勵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補貼辦法》,冬春組團補貼較旺季增加40%,各市州政府紛紛出臺“引客”獎補政策,提高獎補幅度;
機場、航空公司、鐵路部門齊發力,加密航線、重點旅游城市不停航、推出“機票+賓館+景區”的大禮包;
敦煌市推出百萬隴人游敦煌等活動,冬春季節省內游客可免費游鳴沙山·月牙泉、陽關、雅丹三大景區;張掖市推出“一元游張掖”冬春旅游狂歡節活動;蘭州市啟動首屆文化旅游惠民季活動……
據統計,2016年全省旅游景區、旅游飯店等涉旅行業推出的促游優惠措施已超百項。
不難看出,推動冬春旅游發展,已經從最初旅發委等少數部門的“分內事”,變成了多市州、多部門、多行業共同參與的“大事兒”,并形成了多層次、多平臺、立體式的營銷網絡。思路越來越廣,辦法越來越多,冬春旅游的勢頭自然越來越猛。
“真是一年比一年好,目前預訂冬春旅游產品的團體和散客還在持續增加,預計2016年淡季我們的接待量將較上年翻一番。”裴建宏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