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王朝霞)我省擴大優質牧草面積和基地,引進和培育草業龍頭企業,充分利用科技優勢加快科企聯動,不斷拓展草產品市場,全省草產業步入快車道。目前我省已成為全國奶業優質飼草的重要供給補給區,形成了滿足全省、面向全國、兼顧生態保障的區域化草產業基地。
我省實施草地農業、糧改飼、草牧業、退耕還草等重大示范工程,形成了三大草產業生產加工基地。河西灌區高端苜蓿、燕麥草捆產業基地,是國內最主要的奶業高端苜蓿和燕麥生產儲備供應基地;以定西-白銀-蘭州為主的中東部黃土高原旱作草產業基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商品青貯草生產基地,創出了旱作農業區糧改飼、調結構、促增收的產業經營模式;甘南和祁連山高原區生態屏障維系帶,是我省重要的草原牧業割草場基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全省目前人工種草面積達2410萬畝,居全國第二。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積達1010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1/3,居全國第一;燕麥種植面積120萬畝,增長勢頭方興未艾。
我省引導社會資本發展草牧業,全省草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10家,草產品加工量達310萬噸。其中從四川招商引資的西部草王(大業)公司,草產品生產能力達47萬噸,創立了國內第一個草產品品牌“草王”;甘肅農墾組建的田園牧歌草業集團,在內蒙古、寧夏、天津等全國主要奶業基地布局產業基地,年產苜蓿草產品25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優質苜蓿草捆企業;三寶公司短短幾年在山丹馬場建立高端燕麥基地15萬畝,上市新三板;安定區培育的甘肅民祥公司,今年帶動全區加工玉米秸稈等青貯飼草達百萬噸。一批草業企業實力強勁,帶動合作組織32家,產品遠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等國內奶業優勢區域,年外銷優質商品草200多萬噸,占全國外銷商品草的60%以上。
作為中國草業科技搖籃的甘肅,不僅涌現出全國草業研究領域的任繼周、南志標兩位院士,還在蘭大、甘農大、省草原技術推廣總站建立草業科研推廣基地,科研與生產結合,年產優質牧草種子3萬噸,是全國重要的牧草種子產業基地;探索出草地生態農業模式、培育出高抗優質高產草品種、創建了高寒牧區苜蓿高產草地等,提升了甘肅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