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甘肅省建材工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甘政辦發〔2016〕152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有關企業:
《甘肅省建材工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9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甘肅省建材工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精神,推動全省建材工業轉型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支撐點,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新型、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有效提高全省建材工業的質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轉型發展。嚴控新增過剩產能,以兼并重組優化區域布局,培育發展新型建材,推進綠色建材的生產和應用。
2.堅持綠色發展。強化資源、能源和環境硬約束,以綠色制造技術為支撐,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
3.堅持創新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快智能化進程,提高產品檔次,提升企業效益。
4.堅持融合發展。強化建材與建筑業等上下游產業的互動,加快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提升行業總體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水泥行業產能集中度達到85%以上,產能發揮率達到8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主要污染物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要求,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綠色建材的生產和應用取得成效。
二、主要任務
(一)嚴禁新增過剩產能。2020年底前,嚴禁備案和新建擴大產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設項目;未按規定進行產能置換的項目不得再行建設,2017年底前,暫停申報實際控制人不同的企業間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未按規定開展產能置換導致新增產能的,要嚴肅查處,國土、環保、質監等部門和金融機構一律不予支持。未經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批準,停止生產許可受理,已受理的一律不予許可。設備和工藝落后、產能違規以及生產淘汰類產品的項目,一律不予受理和許可。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或危險廢物、電石渣等固廢伴生水泥的項目,不再擴大產能,且必須依托現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進行改造。新上熔窯能力超過150噸/天的工業玻璃項目,應依托現有平板玻璃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嚴禁借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發展工業玻璃之名建設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的項目。(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等負責,所列第一部門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加快推進傳統建材轉型升級。
1.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清潔生產步伐,推廣應用協同處置廢棄物、余熱余壓發電、水循環利用、廢渣資源化和脫硫、脫硝、除塵等先進工藝和裝備,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以規模化、高值化利用為核心,深入推進尾礦、冶煉渣及塵泥、化工廢渣、煤電固廢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以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生產建材產品。(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負責)
2.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將自動化智能技術融入生產和管理全過程,優化各項工藝參數和管理參數,對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物耗能耗、環保排放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積極鼓勵企業建設廠區物聯網,在有條件的工序和作業點實現機器人替代。進一步加強企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市場動態監控預警,推廣電子信息應用。(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負責)
3.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采用針對性措施,倒逼能耗不達標、環保排放不達標、產品質量不不達標的劣勢生產線主動退出,并依法依規予以淘汰。支持優勢企業利用市場化手段進行聯合重組,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和產能布局,提高資源性產品生產集中度。(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等負責)
4.延伸發展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推進水泥產品向425級及以上高標號化和特種化發展,延伸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水泥基復合材料、混凝土制品和纖維水泥板等產業鏈。鼓勵使用C35及以上強度等級預拌混凝土,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應用技術水平,研發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設計和評價技術,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省工信委、省建設廳、省質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三)培育發展建材制品及綠色建材。
1.推動玻璃生產加工一體化發展。突破功能玻璃和特種玻璃等深加工產品制造的關鍵技術及裝備,大力發展低輻射鍍膜玻璃及板材、真(中)空玻璃、光伏光熱一體化玻璃及制品,以及符合建筑節能標準的節能門窗及構配件等產品生產,提高玻璃制品加工率,促使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不斷提升。(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等負責)
2.培育發展陶瓷產業。積極鼓勵企業對資源實施規模化開采與標準化加工,建設研發中心、設計及工程技術中心,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大超薄型、節能環保型、功能型產品的開發力度,在色釉料、日用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方面不斷提高產品品質。(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負責)
3.加快發展新型墻體材料和節能保溫材料。鼓勵利用當地資源、可再生資源制備新型墻體材料,加快發展安全可靠、節能環保、輕質高強的墻體和屋面材料。開發引進結構與保溫裝飾一體化的外墻板,以納米孔保溫材料、真空保溫材料、低輻射材料、相變儲熱型材料等高性能保溫材料為重點,推動產品向輕質高強、保溫防火、節能利廢、隔音防噪等多功能化發展。(省工信委、省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等負責)
4.推動生物質及化學建材消費升級。支持利用農作物秸稈、木屑等發展生物質纖維增強木塑、鎂質建材等產品;支持發展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水性涂料、建筑膠黏劑;鼓勵生產和推廣使用大口徑、耐腐蝕、低滲漏的復合材料管材管件,以及耐老化、長壽命、施工方便的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和熱反射膜等產品。(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質監局、省環保廳等負責)
5.發展壯大石材產業。以保護性開采和培育品牌為重點,堅持園區化、集約化和特色化發展,引導企業實施質量管理認證,向精細化加工、節能建材和制品化方向發展,促進石材加工由建筑石材向裝飾石材、工藝石材轉變。(省工信委、省國土資源廳、省質監局等負責)
6.培育開發新型材料。加大無機纖維材料研發力度,加快推進高強度豎絲防水巖棉板、外墻保溫裝飾一體板、特種巖棉板等產業化。強化碳化硅企業與光伏、電子、裝備等下游產業的合作,加快發展精深加工高端產品。推進凹凸棒粘土的工業化開發,向脫色劑、催化劑載體、水處理吸附材料、土壤改良修復材料等領域發展。培育發展裝修裝飾一體化功能材料,滿足消費需求。(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等負責)
(四)積極拓展應用消費市場。
1.著力推進品牌建設。強化本土品牌培育、宣傳與推介,支持企業建設和完善研發平臺,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核心技術。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實現降本增效。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健全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省質監局、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等負責)
2.加快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深化“互聯網+”在產品設計、制造、銷售、管理等環節的應用,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和專業物流網絡配送體系,支持建材企業發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線支持服務、工程總承包、服務外包等商業模式,鼓勵建立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和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構建產業創新鏈,由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省工信委、省質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等負責)
3.加快建材的部(制)品化及推廣應用。進一步完善標準規范,加快促進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制)品生產等環節的標準體系,強化產品標準和應用的規范聯動。開發推廣適用于裝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及制品、內外墻板、節能門窗、廚衛飾品等部品化建材。鼓勵在文化體育、教育醫療、交通樞紐、商業倉儲等公共建筑,以及大跨度工業廠房中積極采用鋼結構,不斷提高建筑的工業化集成水平。(省質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工信委等負責)
4.積極推動綠色建材下鄉。圍繞現代設施農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綠色農房建設需要,加強綠色農房和綠色建材的宣傳推廣,編制綠色農房用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生產和使用綠色建材。在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地區推廣使用輕鋼結構新型房屋,帶動綠色建材深入鄉村,不斷提高現代設施農業及綠色農房的防災減災能力,推動農村建材市場向綠色消費升級。(省建材工業協會、省工信委、省建設廳等負責)
5.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以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強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合作。鼓勵建材生產企業與工程建設單位開展全方位合作,到中亞、西亞等國家投資興辦建材及建材制品生產線,加快工程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產能合作水平,拓展行業發展空間。(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等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深入實施《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以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等需求為牽引,以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為目的,以綠色建筑、綠色農房和建筑節能需求為導向,加快建立我省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制度,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引導生產企業不斷提升綠色制造水平。(省工信委、省建設廳、省質監局等負責)
(二)加快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加強綠色建筑技術標準規范研究,健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引導規范市場消費,提高綠色建材使用比例。加快推進建筑領域消費升級,開展工業化建筑示范試點,推進新型建材產業發展,促進建筑材料不斷擴大應用市場。加強建材生產、流通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管和稽查,杜絕性能不達標的建材進入市場。(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質監局、省工信委等負責)
(三)努力加快互為市場步伐。結合我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和“6363”水利保障行動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時發布省內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材料設備需求和產品供應信息,搭建企業產銷對接平臺。建立省內企業互為市場工作機制,在同質同價前提下倡導優先使用省內產品。(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等負責)
(四)擇機實施水泥行業錯峰生產。認真貫徹落實工信部、環保部關于在北方地區開展冬季錯峰生產工作的要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制定行業自律公約,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協調解決突出問題,科學實施水泥生產線冬季錯峰生產。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實際,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加大錯峰生產力度,降低水泥熟料庫存,有效化解水泥行業過剩產能。(省建材工業協會、省工信委、省環保廳等負責)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借助行業協會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引導和規范企業做好行業自律,落實國家相關產業政策,通過引入中介、評級、公示監督、標準確認等手段,強化社會監督,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推動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建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省建材工業協會負責)
各市州、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抓好組織落實,加強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能源、環保等相關政策的銜接,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建材企業并購重組,合力推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部門要積極協調落實國家部委相關配套政策,加強對地方的督促指導,統籌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