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孫海峰)為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確保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省政府日前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突出供給側“調結構、提品質、降成本、補短板、促融合、可持續”六項重點任務,著力優化農業資源要素配置,著力改善外部生產環境,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產品綜合供給能力、質量效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升,“三品一標”農產品占比達60%,綠色有機農產品占比達20%,農產品初加工率達到55%,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明顯優化,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和消費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建立,農產品高效安全供給水平大幅提升。
《意見》強調,要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聚焦農業種養生產環節,優化糧經飼和養殖結構,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開發名、特、優、新產品,讓農產品的供給數量更充足,品種和質量更契合消費者需要;要堅持把提升農產品質量作為有效對接消費需求的突破口,健全完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監管和服務,加快構建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保障體系,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安全、營養、口味的要求;要突出投入成本、用工成本、營銷成本控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控制生產資料投入,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創新營銷方式,優化經營體系,努力提高農業競爭力和比較效益;要加快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物質裝備條件,著力補齊農業科技、信息、投入等關鍵短板,優化生產體系,努力突破農業生產力提升的瓶頸制約;要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經營主體為載體,支持資本、勞動力、技術、資源等要素跨界優化配置,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及農業多功能開發等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優化資源利用方式,推動農業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的集約型發展轉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