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
全省近八成網絡店鋪從事農產品銷售
記者從5月5日至6日在環縣召開的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我省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和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加大電商人才培訓,扶持農村電商企業發展,帶動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如今農村電商已逐漸發展成為助農增收和脫貧致富的一大新興產業。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大力開展電商扶貧,將電子商務與扶貧攻堅相結合,促進農民脫貧致富。此后,省商務廳牽頭制定了《甘肅省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實施方案》,并被列入省委省政府“1+17”精準扶貧工作計劃。去年4月開始,省商務廳和省扶貧辦聯合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工作,在58個貧困縣和17個插花縣每個縣選擇一個試點鄉鎮,每個鄉鎮選3個村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對試點鄉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返鄉青年、未就業大學生、貧困家庭“兩后生”、致富帶頭人等開展培訓,推進試點縣電商服務中心、鄉電商服務站和村電商服務點建設,指導幫助開設網店,拓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71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897個鄉級電子商務服務站,3385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農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全省網絡店鋪中近80%從事農產品銷售,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已占全省電子商務總交易額的65%。
去年7月,在商務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環縣、華池、寧縣、莊浪、會寧、岷縣、民勤、成縣等8個縣被列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一年來,各示范縣結合實際探索出了農村電商發展新路子。環縣全力打造公共服務、企業培育、能人創業、學生就業、信貸服務、培訓孵化“六大平臺”,農村電商發展邁上新臺階;華池縣強化服務功能,探索“互聯網+電商+旅游”的新模式,實現了餐飲、旅游、文化與電子商務有效對接;寧縣著力打造適宜網上銷售的品牌產品,莊浪縣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發展電商,岷縣創造“電商+郵政”模式,成縣探索出了“網店”帶貧、“就業”帶貧、“平臺”帶貧、“信息”帶貧和“工程”帶貧五種電商扶貧新渠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