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是我省省情的典型特征。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全省上下多管齊下,凝聚各方力量和資源,出實招、想新招,走出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34df3f11cf7c239a.jpg)
姚世鵬是天水市秦州區牡丹鎮團莊村的貧困戶,去年他把自家的兩畝地以每年800元的價格租賃給食用菌生產基地,夫妻倆就在基地里打起了臨工。今年,企業創新生產模式,將大棚轉租給在基地打工、并且掌握了一定技術的農戶,姚世鵬承包了3個大棚,一下子從打工者變成了專業種植戶。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e789eb34b4bb6f33.jpg)
姚世鵬所在的牡丹鎮屬于秦州區西南片區,貧困人口占全區的70.5%,是秦州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地充分利用適宜的地理條件及產業基礎,在全區范圍內規劃建設13個產業帶,大力發展林果、畜牧、中藥材等特色產業,通過串聯片帶、片區,整流域開發,規模效應突顯,扶貧成效實現了最大化。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6303c86a3e7174c6.jpg)
臨澤縣板橋鎮西灣村村民羅聚倉,今年在扶貧單位的幫扶下,把養羊的規模擴大到50頭,而在養殖過程中,無論是引進新品種,還是育肥、防疫、配比飼料上,都得到了本村養殖場的大力支持。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53bf88f99978779d.jpg)
像羅聚倉一樣,西灣村其他有種養能力的貧困戶在本村的養殖場、專業合作社、交易市場等農村經濟組織的帶動下,無論是從事種植、養殖或者飼草加工,都能幫助他們穩定增收,走出大戶帶動貧困戶、利益關聯、長效增收的脫貧路。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4639bf54a7b44df5.jpg)
發展產業需要資金,甘南州把互助資金作為破解制約貧困農牧民發展產業難題的重要抓手,到2015年,全州建立互助資金協會669個,互助資金項目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所有建制村的全覆蓋。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91ec482c7dadb5a9.jpg)
有了產業,如何讓產品走出閉塞的鄉村?慶陽市積極開拓電子商務。寧縣平子鎮袁家村村民袁萬年,年年為自家產的核桃銷售犯愁,自從2015年加入慶陽電商扶貧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通過網上銷售凈利潤達16萬元,而之前袁萬年老兩口一年的收入才5000元,這一下,他們家成功脫了貧。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8e828f6661136173.jpg)
為了保障電商扶貧的順利推進,慶陽市加大縣、鄉、村電子商務網點分布建設,實行補助政策,加大培訓指導,同時還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扶持物流快遞企業,在貧困鄉鎮建立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建立快遞服務點,為電商扶貧開辟物流通道。
![](/Files249/BeyondPic/2016-3/28/160328100368df19c14717dd19.jpg)
在這一系列組合拳的推動下,全省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000個,新建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4648個,實現了6220個貧困村和藏區有貧困人口行政村全覆蓋,在貧困縣區75個鄉和225個村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增強了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我省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842萬人減少到317萬人,脫貧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記者:崔曦,柴琪,張朝軍,曹陽,李煒,楊禎,陳陽,朱曉強,劉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