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我省出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熱議脫貧攻堅
甘肅日報記者 白德斌
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擲地有聲地提出今后五年脫貧工作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脫貧,對于甘肅來說有著特殊而重大的意義。因為,貧困是甘肅最基本的省情,脫貧攻堅也是甘肅最大的任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同步小康,甘肅不能掉隊,更不能拖全國的后腿!”連日來,我省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在討論、發言中多次提到與脫貧攻堅相關的內容。
甘肅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多、脫貧難度大,面對這一典型省情,甘肅如何實現到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來自天水市武山縣北順村的全國人大代表劉天緒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他說:“只要堅定信心、緊盯目標、結合實際、對癥施策、狠抓落實、同心協力,小康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劉天緒代表的信心與決心來自這幾年的實踐。北順村,一個曾經的貧困村,通過實施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已經實現整體脫貧,正在致富的道路上加快前進的腳步。
“不僅村里的人均純收入在不斷增加,而且村里新建了漂亮的幼兒園,孩子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上,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劉天緒說。
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認為,甘肅扶貧攻堅工作扎實有效,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不僅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而且為全國扶貧開發工作創造了經驗。
“十二五”時期,我省始終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任務,增加投入,加大力度,貧困地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扶貧對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4.8%,高于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增幅2個百分點;貧困人口減少到317萬,貧困發生率由40.5%下降到15%。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調研時強調,要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行動,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調研,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貫徹精準扶貧要求,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把錢真正用在刀刃上,真正發揮拔窮根的作用;強調要把革命老區發展時刻放在心上。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和在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省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全省上下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展開一場扶貧開發攻堅戰、整體戰和大決戰,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的“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意見及政策措施,運用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促進脫貧攻堅與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融合聯動,2015年實現了減貧100萬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定西市委書記張令平說,“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6年,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完善落實“1+17”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意見和政策措施,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著力在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短板上下功夫,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甘肅2016年的脫貧路線圖已經確定,路徑與措施更加明確,正在積極向前推進。今年,全省將整合省級涉農資金568億元,切塊到縣統籌用于脫貧攻堅。全年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搬遷4萬戶18萬人。建成通村公路1.5萬公里,基本實現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解決26萬戶118萬人飲水安全不穩定問題,貧困地區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5%。改造貧困戶危房14萬戶。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在50個貧困村開展旅游扶貧試點,實施精準扶貧電商支持計劃。落實教育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在58個貧困縣1500人以上的貧困村和17個插花型縣有實際需求的行政村建設幼兒園,完成“全面改薄”項目3500個。實現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提高符合條件的貧困村村醫定額補助標準,選派9000名省市縣醫院醫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多點執業。
“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政策,貧困群眾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信心也有了。下一步就是怎么落實好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上海石村農民白忠華說。
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脫貧攻堅的目標已定、方向已明,各級各方面要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責任,以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奮斗精神,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勁頭,團結一心、齊心協力,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堅決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整體戰和大決戰,確保到2020年甘肅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