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電商盡管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潛力巨大。目前主要的制約因素:一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緩慢,鄉村仍是覆蓋薄弱地帶。二是農產品缺乏質量標準,導致電子商務活動中退貨率高。三是物流配送、倉儲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配送難度較大。大多數鄉鎮沒有物流公司,物流配送成為主要瓶頸。四是電子商務人才缺乏。作為農產品交易中主要參與者的農民,計算機操作能力弱。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一是加快寬帶農村建設的步伐!皩拵鹇浴币呀洀牟块T行為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農村的發展,更具有積極的意義。寬帶農村建設可參考借鑒國外做法,從政府層面上建立寬帶普遍服務基金,補貼一部分從事農村和邊遠地區寬帶普及工程的建設成本;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可對運營商提供給農村地區的寬帶服務免征部分稅費。運營商做好農村地區的寬帶建設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是加快物流快遞建設。通過物流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和扶持物流企業在貧困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建立快遞服務點,開展集中收購、集中配送,盡快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要進一步整合社會零散運輸資源,如通過物流中心建設集聚物流業戶,通過培育龍頭企業支持連鎖經營,通過開通貨運班線連貫站點網絡,通過平臺搭建整合信息資源。
三是加快網絡品牌培育。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品牌。支持農產品“地標保護”“綠色”“有機”“無公害”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加強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品牌化建設,提升產品品質、附加值和知名度。建立電商扶貧農特產品目錄庫,引導支持貧困鄉鎮至少培育一個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龍頭企業,進行認證掛牌管理和扶持。
四是不斷壯大網店規模。加快推進縣級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服務中心建設,為農民“觸網”提供策劃、指導、培訓等多種服務。擴張農村網絡賣家群體,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經銷商采取“龍頭企業+網店”、“農業合作社+網店”和“個人+網店”等模式開設網店,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融入農村生產生活環節,通過電商強化城鄉間生產消費各環節有機鏈接。
五是加快電商人才隊伍建設,做好技能培訓。省上重點抓好示范性培訓,以縣(市、區)為主體,做好電商扶貧的系統培訓和專項培訓。各市(州)、縣(市、區)按照試點方案迅速安排啟動,指導試點鄉、村制定路線圖,確定時間表,高標準、高質量地做好試點工作。強化人才培養,組織開展聯合培訓項目,利用淘寶大學、智慧大講堂等載體,加大對大學生村官、返鄉大學生及農村優秀青年等農村個體網商的培訓力度,提升農業主體的電子商務應用理念和操作能力。(作者系隴南師范專科學校校長,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