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孫海峰)我省扎實推進國家級旱作農業示范區建設、全力打造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不僅實現了糧食“十一連豐”,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47%的水資源,生產了相當于全國人均水平的糧食,完成肉蛋奶總產量接近170萬噸,而且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了新的支撐。2014年全省農業增加值939.21億元,比2011年增加261億元,增長38%;農民人均純收入5736元,比2011年增加1827元,增長47%。
我省水資源匱乏,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糧食發展的難點在旱作農業,增產潛力也在旱作農業。2012年,農業部將我省認定為1000萬畝國家級旱作農業示范區,落實扶持資金20.8億元,甘肅旱作農業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近年來,省上整合專項資金,通過以物代資、以獎代補等方式,重點支持地膜購置等,大力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發展旱作農業的成功之路。2014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1158.7萬噸,人均448公斤,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全國排名第27位,西北排第3位。2015年,我省夏糧產量喜獲豐收,產量達322.8萬噸,目前秋糧長勢良好,全年糧食生產將有可能再獲豐收。
農業發展離不開水,甘肅農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高效節水農業。為此,我省大力支持河西及沿黃灌區推廣壟膜溝灌、壟作溝灌、膜下滴灌技術以及建設核心示范區,突出田間農藝節水技術創新和普及,注重農機農藝融合配套,積極創建國家級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2011至2014年,全省累計落實高效農田節水技術面積達3133萬畝,實現節水33億方,增效達30億元左右,示范推廣成效十分顯著。
我省是一個農牧結合的省份,牧業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系到牧民脫貧致富,而且影響到生態屏障建設。為此,我省積極爭取國家級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設,從2011年開始,啟動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1億畝草原實施禁牧封育,1.41億畝草原納入草畜平衡范圍進行管理,2011-2014年度兌現到戶禁牧補助資金24億元,兌現到戶草畜平衡獎勵資金8.46億元,累計完成減畜任務226萬羊單位,同時,著力從繁育體系、青貯設施、養殖小區、標準化生產等關鍵環節加大政策扶持,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肉牛肉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新建了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現代畜牧業建設加快推進傳統牧區生產方式重大轉型,有力促進了草原牧區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