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北京9月1日電(記者 施秀萍)今天上午,為期一周的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資助項目“古塞奇珍——甘肅古代簡牘暨漢簡書法展”(北京站)在中華世紀壇開展。
甘肅是漢簡大省,現存漢簡5萬多枚。甘肅簡牘作為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的四大發現之一,從1907年發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甘肅簡牘時間跨度從秦代至西夏中晚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跨度最大、內容最為廣泛、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簡牘。這些簡牘不僅是研究和補充秦、漢、魏晉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中華書法史上珍貴的藝術遺產,其中涉及的字體如小篆、秦隸、漢隸、章草、行書,書法價值極高。
本次展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省文物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甘肅簡牘博物館承辦。展覽分兩部分,共展出我省出土的古代簡牘300枚和甘肅籍“簡書大師”趙正和張邦彥的漢簡書法作品104幅,通過形象直觀的方式,展示了古代簡牘的形態、樣式和當代書法家對簡牘書法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其中包括1974年8月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遺址的《候粟君所責寇恩冊》《相利善劍冊》、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關遺址的《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冊》《勞邊使者過界中費冊》和1990年出土于敦煌懸泉置遺址的《建昭二年敦煌太守調史監制書》等對研究漢代社會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的漢簡精品。
當天,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張德芳以《漢簡中的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為題、中國國家畫院教學中心學術主持馬嘯以《甘肅古代簡牘與中國書法》為題分別作了公益講座。
據悉,9月12日至20日該展覽還將在陜西碑林博物館展出。
侯宗賓、蔡武、勵小捷、覃志剛、王文杰、王偉華、楊利民、張文范、韓修國等出席開幕式、參觀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