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盧吉平)省政府近日印發《2015年全省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資金整合方案》,立足深化改革,籌措整合資金389億元集中投入,加快推進扶貧攻堅進程。改革力度之強、整合范圍之廣、資金規模之大,在甘肅史無前例。
《方案》以“1236”扶貧攻堅“六大突破”為平臺,把扶貧、農牧、交通等15個部門管理的相關資金整合起來,盯緊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集中用于58個貧困片區縣,有效解決以往資金分配“碎片化”、“下毛毛雨”、“撒胡椒面”等問題。圍繞精準扶貧,今年籌措109.8億元,支持農村危房改造、通村道路和農村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籌措20.6億元,支持經濟林果、設施蔬菜、中藥材、養殖業、馬鈴薯等富民產業培育;籌措26.8億元,支持3.15萬戶、15.4萬人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籌措32.5億元,落實雙聯惠農貸款、牛羊蔬菜貸款、移民搬遷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等貼息政策,推廣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強化金融資金支撐;籌措195.6億元,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基礎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籌措3.5億元,實施“兩后生”學歷教育,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農民工勞務品牌和實用技術培訓等,推進能力素質提升。 同時,《方案》要求進一步創新管理機制和資金投入方式,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改革資金分配辦法,下放了審批權限,采取因素法測算,將絕大部分整合資金計劃一次性切塊下達到縣,規模達到363.5億元,占整合資金總量的93%。縣區政府不用再跑資金、跑項目,集中精力抓落實;省級部門把工作重點從確定具體項目轉到為基層服務和強化監管、績效評價,提高了預算執行時效。截至3月中旬,省級已下達229億元,占切塊資金的63%。并綜合運用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手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
此外,《方案》要求強化資金監管,落實責任主體。加強績效考評,建立“紅名單”、“黑名單”,把考評結果與預算安排、資金分配、項目立項掛鉤。實行項目資金責任倒查,做到資金安排到哪里,監管跟進到哪里,把每一筆資金真正用在貧困地區、貧困農戶,使扶貧項目資金成為碰不得的“高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