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無擔保貸款、高息集資背后有陷阱
甘肅省公安廳提醒市民:近期注意防范8類詐財騙局
蘭州晨報訊(記者 李升)10月27日,記者從甘肅省公安廳獲悉,分析近期通報的經濟犯罪案件,警方特提醒各企事業單位和市民群眾,需注意防范包括偽造代金卡、代金券以及銀行卡騙取錢物等8類經濟犯罪活動。警方同時強調,如果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此類經濟犯罪活動,可直接撥打110報警。
省公安廳通報的8類經濟犯罪活動
偽造代金卡、代金券以及銀行卡騙取錢物
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每逢節假日,一些商家常印刷并出售大量代金卡、代金券,由于這些卡券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有價證券,在印刷和使用上缺少相關規定和必備的防偽標志,一些不法分子便乘隙而入,以偽造的代金卡、代金券詐騙商家貨物或調換真幣。節日期間使用信用卡逐漸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在信用卡持有人刷卡消費或提款時竊取信用卡密碼和資料,而后“克隆”銀行卡消費、取現、轉賬。因此,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時應注意現場環境,防止被人盜取信用卡密碼資料。取得新辦的銀行卡后,務必在第一時間更改密碼。
提供虛假“包車”服務騙取定金或車費
一些不法分子騙取車費或所謂的定金,不要輕信網上“包車”信息,不要乘坐“低價”黑車,應通過正規渠道選擇交通工具,購買正規車票。
使用假幣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商家交易繁忙之機使用假幣,常常以小孩、老人、孕婦作掩護零星使用,使商家防不勝防。有的出租車司機,也會趁黑夜視線不清時用“調包”的方式騙取乘坐者的大額真幣。
使用假發票
一些商家為了偷逃稅款,要么不開發票,要么使用假發票。消費者應向商家索要正式發票,對弄虛作假者應向工商、公安部門舉報。
合同詐騙和網購詐騙
一種是不法分子以手中有緊俏商品為誘餌,誘使商家簽訂購銷合同,騙取訂金或貨款后逃匿;另一種是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團購信息,以“物美價廉”為誘餌吸引消費者參加,在消費者將定金或貨款打入其指定賬號后“蒸發”。對前一種騙局,企業經營者要警惕“雙簧”詐騙,如遇陌生單位主動委托代銷并有買家上門大宗訂貨時,要通過工商等職能部門摸清對方底細,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向當地公安經偵部門舉報。而避免陷入后一種騙局的關鍵,是市民在網上購物時,一定要通過正規網站進行,并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如“支付寶”等付款。
發布各類“專業貸款”信息進行詐騙
一種是通過手機短信、網站發布小額無擔保、無抵押貸款信息,要求受害人先將利息、手續費、信用保證金存入銀行,然后以驗證為由套取受害人賬號、密碼及身份證號碼,或中途調包后再將錢取走;另一種是以幫助融資的名義騙取受害單位的考察費、公關費和傭金。
以預付款形式實施詐騙
目前,會員制、預付費優惠消費已在美容美發及休閑消費行業十分普遍,一些不法分子借機行騙,開設此類場所騙取一定數額會員費、預付費后人去樓空。因此,人們在繳費入會前應到工商部門查詢有關情況,在消費過程中應對經營者的經營實力跟蹤考察了解,發現異常,及時處置。
非法集資和集資詐騙犯罪
廣大群眾手中的閑置資金增多,犯罪分子可能以高額利息回報為誘餌進行非法集資、傳銷和集資詐騙犯罪活動。廣大群眾要提高對此類違法犯罪活動危害性的認識,消除投機心理,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