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創作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作品
——著名雕塑家何鄂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體會
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Files242/BeyondPic/2014-10/22/39577_201410192332171Lav2.jpg)
10月21日下午,記者在位于蘭州市城關區的何鄂雕塑院內,采訪了中國美協理事、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說,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后,她第一時間讓助手找來關于會議的各種資料。就在她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容時,不時地接到熟識的老藝術家打來的電話,電話的內容只有一個——總書記的講話讓這些為了中國藝術奉獻一生的老人,看到了希望。
“總書記對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的論斷,正是這么多年來讓我堅持下來的信念。”何鄂激動地說,一個好的藝術作品,它的使命并不是簡單地用來參賽、參展,更不是用來滿足個別人或者機構的要求,它是藝術家從生活中、從普通老百姓身上受到啟發,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用自己的專業特長,把這種精神或者感動定格下來,并用來感召更多的人。
在她眼中,創作的過程傾注了藝術家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真實風貌,只有做到這些,這部作品才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藝術的要求,才能談得上傳承和發揚。她說,面對市場,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文藝創作的根本還是社會效益,藝術家追求經濟利益無可厚非,但前提應該是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兩者不可本末倒置。
何鄂認為,要創作出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藝術家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深深地將藝術的根植入生活,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當我們如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靜下心來,走入生活,就會發現這個時代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巨大的想象空間。
何鄂表示,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她對甘肅有著太多難以言表的深情厚意。年紀越大,就越想為這片土地、為這片土地上那些辛勤耕耘的人們做點什么。這次文藝座談會的召開也給她帶來了啟發和激勵,她和雕塑院的同事正在籌劃,在自己雕塑院的精品展區設置一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日”,讓更多的孩子零距離接觸藝術、感悟藝術、享受藝術。
在何鄂看來,這是一個文藝的“黃金時代”,寬松的條件和日漸成熟的市場,為每一個從事文藝創作的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但只有每個文藝工作者不忘人民和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才能把更多藝術精品留給人民、留給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