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蘭州訊(記者宋振峰 實習生屈雯)今年以來,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形勢,我省在“錢袋子”緊張的情況下,毫不動搖地加大扶貧投入力度,全力推進扶貧攻堅。據了解,在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的基礎上,我省今年大幅增加省級扶貧專項資金預算,達到了11.5億元,比上年增長近3倍。
之所以有這樣的選擇,得益于我省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健全了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省上明確規定,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貧困片區縣均衡性轉移支付增幅高于全省對縣轉移支付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省級和片區縣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級按10%以上、插花型縣按15%以上增列專項扶貧預算。今年,我省下達片區縣均衡性轉移支付增幅高于非片區縣3個百分點以上。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向片區縣傾斜,并將貧困村農民籌資籌勞與財政獎補資金的比例由1∶0.5調整為1∶2。
在拿出真金白銀的同時,我省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更多運用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帶動銀行信貸資金進入扶貧開發領域。農民貸款難、貸款貴是多年制約扶貧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隨著我省雙聯行動的深入開展,省農行與省財政廳聯合創新推出“雙聯惠農貸款”。由各級財政注資,在58個貧困縣均組建一個政策性擔保公司,為農民貸款提供全程全額擔保。同時,省級財政對農民貸款全程全額貼息,農行對貸款執行基準利率。截至6月20日,全省累計發放雙聯農戶貸款16.7萬戶、113.3億元,累計支付貼息資金3.5億元。
為了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我省以財政資金為杠桿,撬動信貸資金投入,利用國開行貸款,開展貧困地區通村道路和安全飲水建設。目前,已在藏區的臨潭縣,六盤山區的臨夏縣、東鄉縣、武山縣、通渭縣,秦巴山區的兩當縣,還有插花型貧困縣山丹縣等7個縣試點,集中解決通村道路和飲水安全問題。
我省還加大支農資金整合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省級集中整合支農資金14.2億元,支持現代畜牧業和中藥材產業發展。統籌安排扶貧資金,支持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梯田建設等,并將絕大部分項目資金安排用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增強“造血”功能。同時,強化金融服務保障,拓寬農業保險險種和承保覆蓋面。爭取財政部將棉花、冬小麥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圍,省級開展了蘋果、中藥材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和馬鈴薯保險創新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