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
甘肅風景這邊獨好
在第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旅游節的開幕式上,秦大河院士等重量級貴賓將引領我們走進甘肅,觸摸歷史,品味文化,體驗“一步千年,一眼萬里”的旅途感受,共同見證甘肅旅游的絢麗與輝煌,期待甘肅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的華麗轉身。
甘肅,位于祖國西北內陸,黃河上游,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處,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自然風光獨特、民俗風情濃郁,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自然生態博物館、民族風情的大觀園、休閑旅游的目的地”。
這里曾出土了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這里有敦煌莫高窟、嘉峪關長城兩處世界文化遺產……13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布在隴原大地上,都已成為甘肅是旅游資源大省的最好作證。
有人將甘肅旅游資源概括為四句話:即文化甘肅、生態甘肅、民族甘肅、現代甘肅。
文化甘肅——一本厚重的歷史教科書
絲路文化。甘肅位于絲綢之路黃金路段,是古代中國連接西域的戰略要道,擁有豐富的文化寶藏,館藏文物數量和珍貴文物數量均居全國第五位。現存各類石窟寺337座,大多開鑿于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完整地表現了中國佛教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位列全國四大石窟第一和第三位,武威天梯山石窟被稱為“中國石窟鼻祖”。
黃河文化。黃河干流流經甘肅913公里,誕生了燦爛輝煌的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和農耕文明,有黃河第一彎瑪曲黃河首曲、永靖黃河三峽等獨特的自然風光。
長城文化。甘肅境內保存長城長度超過3600公里,占全國現存總量的60%,涵蓋秦、漢、明三代長城及晉、宋、西夏和元代的城障,各代長城的西部起點均在甘肅境內,尤其是“天下雄關”嘉峪關、“長城第一墩”、陽關、玉門關、漢長城及烽燧等古長城遺存都是憑吊歷史的旅游名勝。
始祖文化。甘肅歷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相傳人文始祖伏羲、女媧誕生在天水,西王母降凡于涇川回中山,周、秦王朝的先祖在此創業興邦,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
紅色文化。甘肅是中國革命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紅軍長征三大主力在甘肅匯合。現有革命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23處。紅軍會師紀念地會寧、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南梁舊址、臘子口戰役紀念地等15個景區被納入全國重點打造的兩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建設目錄。
生態甘肅——一座自然風光博物館
甘肅從南到北分布著8個不同的氣候類型區,植被種類多,地質構造獨特,擁有除海洋和島礁外中國所有的地貌類型。不僅有大漠戈壁、黃土高原、草原森林、冰川雪峰,而且還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多種地貌類型被地質學家稱為“最豐富的地質和地表特征博物館”,極具旅游觀賞性和開發價值。
民族甘肅——一個民族風情大觀園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融地帶,東西方各民族沿著絲綢之路在這里雜居融合,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目前甘肅有56個民族成份,其中裕固、保安、東鄉是甘肅的獨有民族。甘南是“香巴拉”之地,有拉卜楞寺等120多座藏傳佛教寺院,甘南草原上保留了濃郁的藏族民俗文化;臨夏被譽為“小麥加”,回族風情濃郁,每年都舉辦規模宏大的花兒盛會;張掖馬蹄寺景區裕固族特有的民俗風情讓游客流連忘返。
現代甘肅——一部中國現代城市崛起的紀錄片
甘肅先后形成了石油化工城蘭州、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鋼城嘉峪關、鎳都金昌、銅城白銀、衛星城酒泉等一批工業基地和現代化城市,尤其是河西風電“陸上三峽”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新的旅游目的地。
5大精品旅游線路帶您暢游甘肅
甘肅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絲綢之路”位居國家旅游局推出的12條國家級旅游精品線路之首。絲綢之路全長近7000公里,甘肅段近四分之一。這一線路從東到西,連接了甘肅的天水、平涼、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感受絲綢之路文化的最佳旅游線路。游客可以欣賞到麥積山、崆峒山、嘉峪關、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等絲綢之路沿線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勝跡,也可以欣賞到黃土高原、戈壁綠洲、冰川雪峰、大漠戈壁、雅丹地貌等雄渾壯美的西北風光。
素有“羲皇故里”之稱的天水擁有國家5A級景區、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有著“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同時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伏羲廟是全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的祭祀伏羲的廟宇。
平涼是游客從東邊進入甘肅的又一大門戶,中國道家思想的發源地。崆峒山為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因道家供奉的廣成子在山中修煉得道,有“天下道教第一名山”之稱。王母宮是道教女神領袖——西王母降生地、發祥地和其祖廟所在地。涇川大云寺發現佛舍利后,也成為重要的佛教文化景點。
從天水或平涼西行,經定西進入甘肅省會蘭州。定西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天下李氏出隴西。有貴清山國家森林公園、李家龍宮、渭源灞陵橋等景區。
蘭州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中心,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百里黃河風情線是蘭州一張著名的旅游名片,水車博覽園、黃河母親雕塑、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鐵橋等景觀點綴其中。游客還可乘坐古老的羊皮筏子穿游在黃河兩岸高樓大廈中間,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
武威,古稱涼州,是古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的東端咽喉。有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出土地——雷臺漢墓、武威文廟、白塔寺等景區。
金昌是亞洲最大的“鎳都”。這里是進入巴丹吉林沙漠探險旅游的最佳基地。駕乘越野車在巴丹吉林沙漠進行驚險刺激的“沙漠沖浪”,是當地極富魅力的旅游項目。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張掖,古稱甘州,是古往今來絲綢之路上最富庶的塞上江南、魚米之鄉。張掖大佛寺有世界最大的室內臥佛泥塑,長達34.5米,這里還珍藏有6000多卷金書佛經,非常珍貴。張掖彩色丘陵造型奇特、色彩豐富,是中國規模最大最美麗的彩色丹霞地貌奇觀。山丹馬場始建于西漢時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酒泉是敦煌飛天的故鄉、神舟飛船的搖籃,著名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曾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9個驕人的第一。
嘉峪關是西北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基地,又有“戈壁鋼城”之美譽。嘉峪關市是絲綢之路上最靚麗的城市之一,紫軒酒窖為亞洲最大的酒窖。主要景點有國家5A級景區嘉峪關關城、長城博物館、長城第一墩、懸臂長城、魏晉墓等。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敦煌是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絲綢之路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舉世聞名的莫高窟現存洞窟492個,保存著中國十五個歷史朝代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3390身。敦煌石窟藝術是集建筑、雕塑、壁畫于一體的人類藝術寶庫。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沙泉共處、妙自天成,堪稱沙漠奇觀。
甘肅南部民族風情草原風光旅游線。從蘭州出發,向南經過回族風情濃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到達被藏族人民稱為“香巴拉”天堂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這不僅是一條著名的藏、回族民俗風情、宗教藝術文化旅游線,也是中國最美的濕地生態、草原風光旅游線。穿過甘南大草原和若爾蓋大草原后,可以到達“童話世界”九寨溝景區。
臨夏古稱“河州”,具有濃郁的回族風情,矗立著2500余座風格各異的清真寺。臨夏還是西北民歌“花兒”的發源地。“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永靖黃河三峽有中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設的劉家峽水電站,有著名的炳靈寺石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恐龍足印化石群等景點。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片神秘、純凈而神奇的土地,具有古樸濃郁的藏民族風情、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文化、獨特的民間藝術及名列中國十大原生態美景的甘南草原。夏河拉卜楞寺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學學府。每年的正月大法會為藏傳佛教的佛門盛典。甘南草原是中國最美的濕地草原,也是體驗藏族游牧生活的最佳目的地。位于甘川交界的郎木寺,多年來一直是海內外游客、尤其是歐美游客和自助旅游者青睞的旅游勝地。甘南還有瑪曲黃河首曲景區、冶力關風景區、卓尼大峪溝等著名景點。
甘肅華夏文明黃河風情旅游線。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發源于青海,成河于甘肅,在長達913公里的黃河甘肅段上,尤以瑪曲黃河天下第一彎、永靖黃河三峽、景泰黃河石林為代表的黃河上游自然奇景,還有展現著現代黃河都市風采的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在這條旅游線上,游客不但可以欣賞到黃河在其少女時代的婉約秀麗,還可領略到黃河成河后的磅礴氣勢,高峽平湖等勝景,飽覽沿途眾多的名勝古跡,體驗獨特的黃河上游民族風情和黃土高原民間藝術。
甘南—隴南—定西—白銀—慶陽紅色旅游線:甘肅,不僅是中國工農紅軍25000里長征勝利的結束地,還是中國西部最早紅色革命政權的誕生地,也是紅軍西路軍悲壯歷史的見證地。甘肅有眾多寶貴的革命遺跡,現有八處全國百大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會寧作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四大聚焦點”之一,紅軍實現大會師、長征勝利和中國革命重心戰略大轉移的標志地而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迭部天險臘子口戰役打開了紅軍通往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勝利之門……如今,甘肅已成為進行革命教育、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勝地和開展“紅色旅游”的理想之地。
天水—隴南古三國旅游線:三國爭雄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時代,天水、隴南兩地位處當年蜀魏交界地帶,保存了祁山堡、姜維墓、街亭、天水關、木門道、諸葛軍壘等眾多的三國古戰場、古遺跡。游客可至此遙想當年金戈鐵馬。同時,天水、隴南森林覆蓋率高達40%以上,水庫湖泊星羅棋布,峽谷溶洞數不勝數,氣候溫暖宜人,景色勝似江南。有成縣雞峰山西狹景區、康縣陽壩、宕昌官鵝溝、武都萬象洞、文縣天池等主要景區。
規模漸大 培育品牌
6月15日,以“暢游絢麗甘肅,發展絲路旅游”為主題,備受世界矚目的第四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將在甘肅張掖市隆重開幕。
據悉,本屆節會時間上從歷屆的8月提前到6月,主要是預熱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為景區在旺季服務接待創造條件;策劃上提高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省市的參與性,努力把旅游節由服務省內旅游發展的平臺提升為服務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兄弟省區市旅游產業合作發展的國際性平臺。
駐足回首,在被譽為中國地理縮影、華夏文明故鄉的甘肅,傾力打造以絲綢之路文化為背景,以敦煌旅游品牌為依托,融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串聯了甘肅境內所有旅游資源,推介展示了甘肅最好的一面,已成為迄今為止甘肅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項目最多,地域特色濃厚、綜合效益顯著、持續時間最長的重大品牌旅游節會,成為甘肅旅游與外界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合作與交流的有益橋梁。
舉辦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會是甘肅培育旅游市場、發展旅游產業的創新之舉,節會突出絲路特色、體現國際元素、展示資源優勢、注重甘肅表達,14個市州以己之長全方參與。
連年來,甘肅乘勢而為,以政府主導為主,市場運作為輔,舉全省旅游資源優勢,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全力打造這一國內知名品牌旅游節會,推動文化和旅游等經濟要素深度融合,推動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強勢轉化,每年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界的吸引力、認知度和關注度。
歷數幾屆節會,不論從參會國際國內嘉賓、境內外旅行商及媒體記者人數及人員構成,還是節會活動的總體策劃設計、內容細節安排、接待游客人數來看,規模、規格穩中漸大,甘肅旅游形象的輻射影響力更大更廣,推介甘肅旅游、擴大內外影響、吸引更多游客、帶動全省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一一如愿。
來自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組委會的數據表明:從2011年起連續幾屆均為歷時一個月的節會期間,舉辦的文化旅游活動各屆分別達30項、46項、43項、42項,參會的境外嘉賓團體從無到有,實現旅游收入從當初65億元增長到連年的超百億元大關,接待境內外游客從1000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610萬人次。透過主要指標兩位數增長,可以看到這一旅游節會的國際性、實效性、知名度和產業帶動效應進一步提升,甘肅旅游的影響力進一步放大,發展勢頭強勁。
內容豐富 兼容文旅
在打造旅游品牌盛會中,甘肅更注重節會活動的整體策劃,更強調“五指握拳”的“井噴”沖擊力,錘煉主題,精煉內容,涵蓋面更廣、特色更突出、產業融合度更強。
在各屆活動中,甘肅推出了旅游推介、旅游合作、項目洽談、商品展銷、文化遺產展示、隴菜美食品鑒、民俗風情表演、體育賽事、高端論壇、學術研討、精品劇目演出、葡萄美酒鑒賞、汽車越野拉力、書畫攝影大賽等精彩紛呈的旅游文化大餐。其中,第一屆活動凸顯古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第二屆活動首次在市州舉辦開幕式,極富地域特色的蘭州牛肉面、隴南乞巧文化等登臺,現場簽訂旅游市場開發、互送客源協議等3000多份,總協議、優惠額達5億元;第三屆活動更具國際性和合作開放性,而第四屆將突出服務市場,將舉辦絲綢之路旅游產品展覽會,開展境內外“萬家”旅行商隴上聯誼、“雙百”旅行商絲路行和港澳旅行商絲綢之路黃金段聯誼踩線等系列活動,促進旅游資源開發和項目合作。
為提高活動有效性和貢獻率,甘肅在節會期間不僅在承諾優惠的旅游景區中精選精推,還整體出臺優惠措施來吸引游客。前三屆活動分別發放1000萬張“敦煌卡”,并通過《讀者》雜志、郵資明信片等載體向海內外客源市場贈送,節會期間游客持“敦煌卡”到重點推介景區游覽享受5折優惠。同時,第一屆節會還首次推出集旅游指南、消費、收藏、交流、饋贈、宣傳等功能于一身的百萬枚“敦煌卡”郵資明信片,持明信片上相應的景點票面可享受同等的5折優惠。第三屆游客在重點推介景區可享受6折優惠,而今年的第四屆節會除向海內外客源市場贈送500萬張“敦煌卡”外,還發行了3萬冊有效期一年免費旅游的《絲綢之路自駕車旅游護照》。
效應明顯 助跑產業
甘肅是旅游資源大省,但不是旅游強省。首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會期間,旅游綜合收入和游客數量同比分別增加了105%和90%,同時當年對曾經以敦煌為代表的旅游景點冬季游客稀少現象戛然而止,在節會持續帶動下,敦煌冬季首次迎來了眾多游客。這對半年忙碌半年閑的甘肅旅游業來說,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苗頭。
不僅如此,歷時一個月節會的積極效應也得以印證,受此驅動下的旅游產業一年比一年紅火。飲食方面,甘肅地產葡萄酒曾把庫存全部售完,蘭州牛肉拉面品牌隆重擦亮,隴菜美食大放異彩。住宿方面,現有賓館賺盡人氣,“一床難求”激發興建賓館熱情,這些投資均來自于對市場最敏感的民營資本。交通方面,“一票難求”刺激鐵路、公路、航空加快建設步伐,幾大景區所在地普遍申請鐵路部門增開列車、航空公司增開航班,市場的驅動力已經越來越強。
旅游節會除了引來的項目多、投資大,其他行業的資金也轉向投資旅游業,尤其是對市場最敏感的民營企業加盟,甘肅旅游業的觸角越來越滲透到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設敦煌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動漫,鳴沙山景區附近“農家樂”星羅棋布,面向游客銷售的農作物成為農民生產的新動向。
與此同時,圍繞進得來、出得去、住得下、吃得好,以及游得盡興、游得安全,甘肅旅游業借助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這一招商引資平臺得以高歌猛進。
今年,“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大景區建設總體規劃已出爐,甘肅將以絲綢之路甘肅段重點城市為依托,旅游精品景區為核心,周邊知名景區為輻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為連接,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黃金旅游線路,重點建設20個核心景區,其中囊括紅色旅游、黃河文化、民族風情、山水生態、農耕文明、民俗文化等不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0年,核心景區年接待游客達到200萬人次以上,綜合景區年接待游客達到500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