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行 合力攻堅
——我省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交通率先行動紀實
牛彥君 柴宇瑞 王尚敏
2013年,省交通運輸廳在農村公路工作上,堅持“建養并重,管養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
一年來,全省狠抓項目管理和施工質量控制,通鄉油路、建制村通暢工程、養護維修工程、安保和危橋改造工程等,各類項目質量、進度齊頭并進,協調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我省農村公路實現了“四個轉型發展”:一是從全面推進轉到突出重點,集中攻堅實施特困地區建設;二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安全效益型轉變;三是以建設為主向建管養運并重轉變,加速農村公路建設;四是從行業內部監管轉到內外監督并重上來,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群體的作用。
2014年,省、市、縣三級將按照“省上統籌、市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工作職責,緊密協作,協調聯動,形成農村公路建設合力攻堅的良好格局。
各地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去年以來,各市州、縣區對交通發展十分關注,尤其重視農村公路建設,政府主要領導經常深入施工一線調查研究、分析問題、指導工作,幫助解決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問題,促進了交通事業的發展和農村公路建設的順利進行。
平涼市政府制定了交通扶貧攻堅方案,納入縣市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市人大在現場辦案建言獻策,有力推動了農村公路工作發展。
慶陽市確定“一區四園,一線八域”區域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包抓項目責任制和扶貧攻堅行動總要求,全力推進建管養各項工作。
臨夏州政府將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作為全州十大民生工程項目之一,納入了縣市目標責任進行考核。
甘南州將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納入縣市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實行量化考核,各地先后召開了多次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會議。
隴南市政府把交通建設率先突破作為全市總體發展戰略中的“實現三大突破”之一,并舉辦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提升研討會,查找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安排部署階段性任務,有效促進了農村公路建設進度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天水市以“百鄉千村農村公路建設三年大會站”為主線,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對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視程度明顯增強,農村公路建設進展順利,成績顯著。
著力提升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去年各地方政府以貫徹落實質量年活動為主線,堅持“好字當頭、質量為先”的原則,認真開展農村公路示范工程創建活動,切實加強了農村公路質量監管工作。
張掖市交通運輸局要求質監站、中心實驗室和各縣區交通運輸局簽訂標準試驗委托合同,市局嚴格檢查實驗報告情況,起到了從源頭控制質量的目的。
金昌市在4月份組織技術人員進行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控制、資料填報等方面的培訓,同時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五統一三不準”要求施工,工程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白銀市印發了《2013年農村公路質量監督意見》,完善質量保證體系,落實質量責任制,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工程項目落實干部蹲點監督整改。
酒泉市召開了全市農村公路建設現場觀摩會,組織各縣(市、區)交通局長,道管所(站)長,進行互相交流學習,促進了農村公路質量管理提升和工程建設進度。
定西市建立“黑紅榜”制度,對由上級部門檢查通報表揚的登“紅榜”,批評的登“黑榜”,作為年終評先選優的主要依據。
平涼市積極爭取事業編制,充實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專業技術人員,配備相關試驗檢測設備,鉆芯取樣196塊,編發通報5期。
慶陽市遵循“因地制宜、堅持標準、一次成型、不留后患”的原則,著力提升工程質量,關鍵指標合格率達到100%。
武威市進一步狠抓項目質量監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有力促進了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
甘南州先后5次深入縣(市)開展工程建設督促檢查工作,逐項逐段確定工程建設進度計劃,對進展緩慢的縣(市)進行通報批評。
臨夏州將質量振興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印發了《關于2013年度農村公路推進質量振興工作計劃的通知》和《進一步加強基質瀝青和改性瀝青質量控制的通知》,從工程設計、施工單位資質、工程質量管理、工程交驗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安排,對檢測試驗中發現不合格材料及時督促施工單位清出現場,不合格項目堅決要求進行返工。
隴南市制定了《農村公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印發了《農村公路質量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同時,編制印發了《隴南市農村公路通暢工程質量控制手冊》,充實市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人員,專門配備了車輛,購置了相關試驗檢測設備和工程規范、標準等資料,確保了日常質量監督覆蓋率達到100%。
天水市制定了《2013年天水市農村公路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項目招標要求》,編制了《建制村通水泥路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文件范本》,并采取分片包干的形式,每月對農村公路進行抽查,同時與市質監站建立聯動機制,互相通報檢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有力促進了工程建設質量的提升。
扎實開展示范工程創建活動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水平,促進農村公路建設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各地對確定的示范工程項目,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工作責任,組織人員進行了全面的督促檢查,對達不到創建標準的項目,及時要求整改,形成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各地按照創建標準積極完善公路防排水設施和安保設施,建成的示范項目標準質量高,抗災能力強,路容路貌整潔美觀。
深入開展“平安公路”養護示范項目創建活動。全省“平安公路”養護專項整治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各地緊緊圍繞“路面病害全處治、油路修補零返修、防排設施無破損、安全隱患齊治理、安全標志無缺失、安全生產不違規”的總體要求,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靠實主體責任,周密安排部署,各地從3月初開始,分階段、按步驟、扎實有序推進“平安公路”養護專項整治百日行動各階段任務的落實,養護示范路線創建效果明顯,全省農村公路養護質量和通行條件有了明顯提高。
交通運輸部門將2013年確定為《條例》宣傳貫徹年,為切實做好《條例》的宣傳貫徹工作,各地區進一步抓好《條例》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工作,全力推動農村公路發展步入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
2013年進入汛期以來,震災和水毀疊加,農村公路損失巨大,有些路段遭受了毀滅性的災害。各地區對災害和病害多發路段以及防排水設施、橋隧涵等進行了集中排查和治理,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安全隱患,確保了全省公路的安全暢通。各地區累計清理水毀、地震造成的各類塌方、泥石流等141余萬方,出動應急搶險人員96686余人次,機械車輛21720臺次,投入處治經費3.2億元。
我省農村公路在交通安全工程建設方面,重點對道路急彎路段、陡坡路段、視距不良路段、路側險要地段、事故多發地段、影響行車安全隱患進行了整治,設置了必要的防護欄、護柱、示警樁、減速帶、標志標牌、標線等。全省共投入14732萬元,改造安全隱患路段12102公里。累計整治視距不良路段14442處,增設護欄19456延米,設置標志10588塊,標線1265675米,減速設施2422處,避險車道296處,反光鏡23515塊,示警樁299970個,防撞墩253572米。改善了我省農村公路出行條件和安全防護設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
構建責任明確的農村公路管養體制
2012年,省人大頒布了《甘肅省農村公路條例》,于2013年1月1日施行!陡拭C省農村公路條例》進一步明確了農村公路建管養的運行新機制,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市、縣、鄉政府年度工作目標進行考核。市政府與縣(區)、縣(區)與鄉鎮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靠實工作責任,嚴格考核,建立并落實責任追究制。
目前,我省基本建立起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系,全省所有縣(市區)均成立了縣級農村公路管養機構,全省1262個鄉鎮中已有1219個鄉鎮明確設立了農村公路管理所(站),占總數的97%,全省16810個行政村中成立了村級養護小組的有12616個,占總數的75%。每個鄉鎮都配備了2至3名專(兼)職人員負責管養工作,養護管理人員的工資納入了財政預算管理,從政策制度上解決了養護管理人員的后顧之憂。
我省各市州、縣市區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納入市、縣兩級財政預算管理主渠道,為建立長期、穩定的資金渠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變以往被動依靠國家補助養護的方式,變為主動籌資投工投勞有效養護,使農村公路管養有了穩定的財力來源保障,從根本上緩解了長期制約農村公路養護的資金問題。
近年來,交通運輸部門開展了一系列農村公路建管養活動,強化行業管理。2008年2010年,連續三年開展了“隴原康莊杯”養護競賽活動。2009年至2010年,開展了農村公路建設“雙優雙百”創建活動,每年建成100項優良工程,培養100名優秀管理和技術人員。2011年至2013年,開展了“優良示范工程”和“養護示范路線”創建活動,每年建成100項優良示范工程和100條養護示范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