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民樂訊 (記者王朝霞)夏日,民樂縣三堡鎮韓莊村,一望無際的黃芪翠意盎然,仿佛綠色地毯鋪向天邊。這是該村村民謝維千今年流轉1500畝土地創辦的家庭農場,主要發展規模化中藥材產業。如今,我省已有8605個像這樣的家庭農場,規模經營特色產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2013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省委、省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培育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早在2011年,省級財政開始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獎補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建設和土地流轉經營主體。在政策鼓舞下,全省一個個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到今年一季度,全省約1.35萬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流轉農村土地553萬畝,流轉率達11.5%;其中8605個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達74.5萬畝。
我省東西狹長,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造成土地使用碎片化、種植結構差異大、農產品生產與市場需求不接軌等問題。由當地種田能手、養殖大戶、經營能人集約化經營土地發展家庭農場,當地農民放心將土地流轉給他們,他們優化土地、資金、技術、機械等要素,促進承包地向特色產業集中、促進產業向規模連片發展。目前,通過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全省玉米制種、馬鈴薯、蔬菜、啤酒大麥、中藥材、蘋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面積分別為58.3萬畝、56.9萬畝、42.4萬畝、28萬畝、31萬畝、58.3萬畝,推動了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一批初具規模的家庭農場在田野間大顯身手,促使部分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同時將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外出務工,有了土地出租和務工的“雙收入”,開辟了農民增收新途徑。靜寧縣治平鄉楊店村農民楊永升轉包220畝地建成科技示范農場,統一蘋果生產標準、統一品牌營銷,去年產蘋果100余噸,收入達30余萬元;農民出租土地每畝收入400元,外出務工戶均收入三四萬元,并帶動周邊果農年收入4萬至10萬元。我省家庭農場去年總收入達12.32億元。
目前,我省由自然人向法人轉變的家庭農場正在蓬勃興起,今年經申報由全省農業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55個,工商部門注冊的家庭農場9個,正在形成規范、有序、正軌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