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工程解讀之十四 立足自身優勢 培育壯大特色文化產業
甘肅日報記者 宜秀萍
甘肅是文化資源大省,但資源豐富并不等同于產業發達。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正是我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打資源牌,走產業路,這是甘肅文化發展奮起直追的最佳選擇。”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嵐嘉認為,要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需要拓展文化產業,應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發展有特色的文化產業,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整合文化資源,走集團化發展之路。抓住重塑市場主體這一關鍵環節,打破地區、部門、行業和所有制限制,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扶持重點文化企業集團,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以基地園區為切入點,依托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樣一個重要的平臺,抓好蘭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全面啟動敦煌國家級文化產業園申報和建設工作,積極推進華夏始祖文化園、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俗文化產業園和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
甘肅文化資源的多樣性決定了甘肅文化產業模式的多樣性。因此,在文化產業規劃中,我省確定突出比較優勢,抓好特色產業的發展,繼續培育和壯大出版印刷、演藝娛樂、文化旅游、影視傳媒、民間工藝這5個具有傳統優勢的產業,積極培育設計創意、動漫游戲、節慶會展、移動多媒體等新興產業,以此來逐步形成門類齊全、具有甘肅特色的文化產業體系。
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張兵認為,甘肅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除了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外,也需要借助全國的力量,實現互利共贏。《大夢敦煌》就是利用全國資源和市場運作打造出來的藝術精品,問世12年來,在國內外演出超過960多場次,其中,絕大多數場次都是商業演出,觀眾逾百萬人次,累計票房收入1.2億元。文化部藝術司公布的《關于50臺精品劇目演出經營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夢敦煌》以650%的投入產出比,位居全國50臺精品劇目第二位,在14臺舞劇類劇目中名列第一,同時也被商務部、文化部列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目錄》,成為中國文化產品以市場方式“走出去”的典范。
將科技運用到文化產業發展中,大力發展高科技型文化產業,也是我省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南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振岐表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把甘肅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南特公司將繼續以推出本土特色的原創文化作品作為發展方向,將科技與文化融合,打造敦煌動漫,抒寫敦煌傳奇。我省提出要依托蘭州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動漫影視、數字出版、網絡游戲、舞臺機械加工、高科技文物修復等文化科技融合性企業。
項目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載體,也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點。目前,我省與國內外客商之間的項目洽談正在進行,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就有20多個。將近10個億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已經建立起來,并將逐步擴大。與此同時,我省正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產業項目數據庫,以項目運作帶動甘肅文化產業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