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求實 團結鼓勁 共商跨越 共謀和諧
政協甘肅省十一屆一次會議委員發言摘登
扶持小微型企業健康發展
姬書平 委員(代表省工商聯)
小微型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群體,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沒有小微型企業的健康發展,縣域經濟就不可能發展壯大,小康社會目標也就難以實現。建議:1.各級政府要把扶持小微型企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高度重視小微型企業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主體地位。2.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簡化貸款程序;依法保護非公企業的合法財產、合法權益和生產經營活動;加快稅收體制改革。3.充分發揮商會作用,引導企業集群發展。各類商會協會組織要在政府引導下建立企業服務平臺,為小微型企業提供多方面的服務。
以循環經濟助推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李生偉 委員
甘肅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省份。多年來,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發展方式粗放,資源能源利用水平低下,資源和環境約束矛盾日趨突出。為此,我建議:一是搶抓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進一步支持。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完善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要加強法規建設和政策引導,抓緊研究制定一系列地方性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及規章制度。三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四是依靠科技創新,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的引進與開發。五是強化宣傳教育,發動全民參與循環經濟建設。
加快我省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
楊曉波 委員(代表民進甘肅省委會)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產業布局中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對支撐經濟發展、引導生產力布局、溝通城鄉、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與穩定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我省特困片區自然條件差、公路工程造價高、歷史欠賬多,導致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運輸效率低,服務水平不高,安全保障能力不強,難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的需要。建議:1.轉變扶貧思路和方式,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大交通建設支持力度。2.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地位。3.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4.改革交通建設投融資機制,積極籌措交通建設資金。5.注重科技創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強化金融助推支撐作用
羅玉冰 委員
2012年,全省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功能進一步增強,發展態勢良好。2013年,我們將把貫徹國家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支持甘肅發展結合起來,全面聚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重點工作任務,用足用活各項金融政策,切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努力發揮金融助推作用,促進全省轉型跨越發展。1.不斷擴大融資規模,滿足全省發展的資金需求。2.繼續擴大信貸投入,促進全省經濟穩定增長。3.全力優化信貸結構,推動全省產業優化升級。4.增強“三農”服務能力,支持富民興隴戰略實施。5.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升民生金融服務水平。6.健全聯動工作機制,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
把蘭州新區建成節水型社會示范新區
張鳴實 委員(代表九三學社甘肅省委會)
蘭州新區建設應以節約用水以及水的循環利用為重點,以創建國家級節水型社會示范新區為主攻方向。建議:一是把節水型社會建設納入蘭州新區建設總體規劃,保障節水型社會建設與新區的城市建設同步進行。二是全面實行節約用水管理。建立健全節約用水的管理體制,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生產全過程。三是強制推行節水標準。制定強制性節水地方標準,嚴格實行用水產品用水效率標識管理,從硬件建設方面保障節水措施的落實。四是加大水保研究及水污染的防治,防止水循環系統平衡的破壞及地下水位上升、黃土失陷、土壤鹽漬化等次生災害的風險。
加快甘肅經濟轉型跨越發展
劉志文 委員
甘肅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層次相對較低,經濟相對封閉,市場化進程滯后,企業融資難,企業籌資渠道單一,籌資方式不靈活。區域城市化水平低、城市數量布局、城市規模大小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不均衡等。實現甘肅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幾點建議:1.擴大招商引資范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興戰略型產業。2.融資與融智相結合,以規劃先行促進科學發展。3.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4.探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5.建立統籌城鄉的制度體系,有序推進城市化和農村建設。
努力構筑西北綠色生態屏障
楊利亞 委員(代表民革甘肅省委會)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以下簡稱“三北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受到自然、技術、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發展還很不平衡。當前“三北工程”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為此,提出以下建議:1.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程建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投入標準,落實規劃任務,建立持續穩定、科學合理的工程建設長效投入機制。2.強化工程質量精品意識,突出重點,規模治理,建立育、管、護并重的工程建設管理管護機制。3.正確處理生態與產業的關系,把防沙治沙與發展沙產業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生態效益優先、兼顧經濟效益的工程建設產業開發機制。4.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建強技術隊伍,搞好試驗示范,突出推廣應用,健全完善工程建設科技創新機制。
發揮地質勘查主力軍作用
郭玉虎 委員
我省地域遼闊,成礦條件優越,資源相對富集,生態環境脆弱,旱區缺水嚴重,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依賴性強,這就自然決定了地質工作在全省轉型跨越發展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加強地質工作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推進工業強省戰略的迫切需要,服務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有地勘單位是全省地質工作的主力軍,具有人才、技術等方面的顯著比較優勢。為調動國有地勘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建議:1.營造有利于地質找礦的良好環境。2.完善勘查成果收益分配政策。3.扶持國有地勘單位技術裝備改造。4.提高礦產勘查開發行業的“門檻”。5.建立多元化的礦產勘查開發投資機制。
深化改革促進企業發展
石懷仁 委員
近年來,我省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但因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自身條件的限制,目前資源逐步枯竭與培育接續產業、現有優勢產業和高附加鏈條脫節的矛盾日益凸顯,工業主導產品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節能減排壓力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困難進一步加大。為此建議:1.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企業發展爭取最好的“天時”。2.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地利”。3.加快推進企業改革,用“人和”激發內在的活力。4.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讓企業借力科技的“東風”。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促進甘肅科技創新
唐 瑤 委員
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的數量和質量是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象征,專利制度和專利戰略的實施可以推動地區創新能力的提高,最終形成核心競爭力。甘肅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加快經濟發展需要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并熟練運用國際規則進行保護。為此建議:1.集中精力,扎實做好關鍵產業、重點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2.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3.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4.理清工作思路,穩步推進知識產權管理工作。5.采取多種手段,大力加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
改進考核方式 轉變工作作風
趙成城 委員
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對促進和推動各級領導機關改進作風,提高效率,遏制奢靡之風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我認為,要深入貫徹落實八項規定,還需要改進年度工作責任考核方式,切實為基層減負。1.建立專職機構。建議成立專門獨立的考核機構,專門負責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工作。2.明確考核層級。按照隸屬關系確定考核層級。3.精簡考核項目。從嚴控制檢查考核的次數、規模、時間和人員。4.科學設置內容。盡可能做到質與量的結合,內容與形式的統一。5.建立監督約束機制。要明確考核主體的職責、權限、義務,建立健全考核考評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加快新能源首位產業發展
張建平 委員
加快酒泉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僅戰略意義深遠,而且也是解決當前我國能源短缺、利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實現全省經濟轉型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工程。酒泉新能源產業發展已位居全國前列。這對落實科學發展、擴張經濟規模、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F就對酒泉進一步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談幾點建議:1.加快酒泉新能源基地配套骨干電網工程建設。2.加快酒泉新能源基地調峰電源建設。3.加快制定新能源消納配額政策。4.加快新能源富集區發展高載能產業。5.加快制定特殊政策彌補酒泉市財力短收問題。
打造蘭州新區國家級職教園區
王 波 委員(代表農工黨甘肅省委會)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打造蘭州新區國家級職教示范園區是蘭州新區產業承接和轉型的當務之急。特建議:1.準確定位。園區定位為國家級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蘭州市高端科技研發創新示范區、國家級蘭州新區高等職業人才與科技研發的重要輸出基地。2.實施“騰籠換鳥”戰略。通過高端謀劃,省市聯動,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合理布局,將蘭州地區省、市及各部門主辦的72家中等職業學校整合為20—30家,整體遷移到蘭州新區。3.加強組織領導。將職教園區項目列為省重大項目,由省級領導專門負責抓項目落實,建立省市現代職業教育聯合管理體制,全面負責職教園區建設的統籌協調。
全面深入推進雙聯行動
石玉亭 委員
為全面深入推進雙聯行動,增強雙聯行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全省貧困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思維方式,著力解決脫貧致富的思想認識問題。2.創新扶貧模式,著力解決脫貧致富的方向路徑問題。3.著眼長遠發展,夯實發展根基,著力解決農村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推進雙聯行動要著力抓好的關鍵舉措有:1.真情為民富民,干部要真抓。2.實心脫貧致富,群眾要實干。3.全面建成小康,多極要發力。要著力完善有效機制,強化頂層設計、理順體系關系,整合資源辦大事、發揮效益求突破。要憑業績政績,激勵干部,用好干部;要憑創業實績,激勵農民,資助農民。
挖掘先周先秦歷史文化資源
劉 剛 委員(代表民盟甘肅省委會)
隴東南先周、先秦文化資源保護區,是我國先周、先秦文化資源富集地區。由于觀念、資金等因素的影響,我省在先周、先秦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和展示利用、創新發展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保護和開發未形成合力,保護經費有限,管護力量薄弱,開發利用滯后等。我們建議:1.整合區域文化資源,構筑大文化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格局。2.創新思路,完善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機制。3.加大對先周、先秦文化資源的保護工作。4.加強文化資源項目創意工作,積極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5.著力品牌打造和項目建設,建立先周、先秦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示范區。
破解缺水難題 建設生態屏障
何 偉 委員
打造生態屏障,就我省而言,根本是要破解缺水難題,關鍵是要在“節水、養水、增水、管水”上下功夫。1.節水。節水的重點在農業、潛力也在農業,應堅持“壓減農業用水、節約生活用水、增加生態用水、保證工業用水”的總體原則,大力調整用水結構。2.養水。加大“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力度,把海拔2800米左右的高深山區農牧民全部搬入川區,以減輕水源區承載和破壞。封山育林,加大水源涵養區生態修復力度。3.增水。把開發天上水、調來外域水作為解決資源性缺水的重要途徑。4.管水。完善以水權、水市場為基礎,以經濟杠桿為主導的水資源管理和調節機制,促進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
為新生代農民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楊貴言 委員(代表民建甘肅省委會)
新生代農民工,與1978年以前出生的第一代農民工相比,無論是從流動背景、流動條件、流動動因、流動行為,還是從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社會背景等方面,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急需出臺相關政策,給新生代農民工的合理流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從而為推動農民工的市民化和城市化創造條件。建議:1.鞏固基礎教育,加強崗位培訓。2.大力推動農民工市民化。3.加快建立公平、開放、統一的勞動力市場。4.將農民工住房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5.創造有利條件,引導解決農民工成家難的問題。6.健全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制度。7.將農民工納入城鎮社保覆蓋范圍。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王興隆 委員
我省作為文化資源富集的欠發達省份,利用城市核心區加工制造業向外遷移的機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借此引領和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政府應當把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納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統籌建設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整體納入城市規劃,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城市的各個功能區相協調,并努力使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為城市功能的體現和城市的標志,使每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都有一個高水平的規劃。運作方面,由較強實力的企業按照政府要求籌措資金進行園區建設和園區管理,政府可以在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中安排一定的資金予以扶持。
發揮嘉峪關文化產業示范作用
焦玉蘭 委員
嘉峪關市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和長城文化、絲路文化的交匯城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民族性、多樣性、獨特性、包容性等特征。建議:1.將嘉峪關市作為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先行示范區,從重大文化產業項目、政策傾斜、資金、人才上給予扶持。2.協調國家文物局牽頭組織考古學、歷史學、文化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學科專家,系統地對嘉峪關魏晉墓及墓下磚畫做詳盡調查和深入研究,并對下一步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提出指導意見。3.支持在嘉峪關市建設“絲綢之路文化大廈”,把它建成文化、旅游、體育、商貿、會展等高端交流平臺。4.爭取嘉峪關市與國家重點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中國絲綢之路民俗文化研究院”。
加強和規范農村低保工作
李曉紅 委員
農村低保制度的實施,不僅有效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而且給基層組織提供了密切聯系群眾、鞏固執政基礎、發揮基層組織作用的有效手段,有效地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和工作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為此建議: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消除群眾低!敖K身制”思想。2.進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探索建立標準化、程序化、法制化評定機制。3.進一步健全低保工作機制,加強監督考評體系建設。4.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力量,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
破解關天經濟區交通瓶頸
霍衛平 委員
作為關天經濟區西端的次核心城市,天水境內裝備制造業優勢、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農林土特產品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對周邊地區有很強的輻射帶動能力,但交通瓶頸制約問題十分突出,對外通道不暢,區域內綜合交通網絡不夠完善,站場樞紐體系建設明顯滯后,交通瓶頸致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發展緩慢。為加快推進大交通建設,逐步建立起公路、鐵路、民航三位一體的甘肅東部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特建議:1.繼續加大對天水交通重點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2.在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安排上對天水給予傾斜。3.將站場建設納入全省交通綜合體系建設。4.支持天水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籌融資平臺。
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居 峰 委員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的基礎仍然薄弱,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制約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更為關注,食以安為先的要求更為迫切,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建議:1.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2.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和監控檢測體系。3.加速政府職能的轉變。4.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5.加強農藥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的管理和監測。6.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王正芳 委員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關系到老百姓身心健康, 是千家萬戶的大事,是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根本保證;鶎俞t藥衛生體制改革存在的困難有:財政補償政策不到位;負債問題突出;人才隊伍還不能適應衛生發展的需要,F提出以下建議: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醫改財政補償政策,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力度,幫助化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2.建立人才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醫護人員扎根基層。逐步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的待遇和收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盡快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服務在基層的醫護人員安心工作。3.完善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制度。
統籌解決農村留守婦女問題
何瑞蓮 委員
近年來,隨著勞務經濟持續的、規;l展,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已婚男性常年流出,造成婦女留守現象及隨之產生的種種矛盾逐步凸顯,成為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勞動強度較大,缺乏健康保障。文化程度較低,發展能力較弱。教育力不從心,孩子缺少關愛。精神負擔較重,婚姻存在危機。容易受到侵擾,缺乏安全感。建議: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政府主管、相關單位協助、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2.加強教育培訓力度,提供致富項目信息和技術指導,開展心理、法律等知識的培訓和輔導。3.提高維權服務水平,嚴厲打擊針對留守婦女的不法侵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