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憂患意識 努力開拓進取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本報評論員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面對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對新的歷史條件和考驗,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折射出共產黨人的高度清醒與高度自覺。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必須全面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精神動力。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憂患意識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智慧,更凝聚著我們黨深刻的歷史經驗。憂患中誕生、憂患中發展、憂患中壯大,回首91年的光輝歷程,憂患意識始終貫穿于黨的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全部實踐,是我們黨與生俱來的心理基因、不斷成熟的重要標志,也是最珍貴、最鮮明的政治品質。基于這種深沉的憂患意識,我們黨始終以自覺的緊迫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勝利時清醒,在挑戰中奮進,成功應對國際國內各種風險考驗,一路走向輝煌的今天。
“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致喪敗”。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的征程。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再次告誡全黨要增強憂患意識,寓意深遠,發人深省。過去十年,中國以舉世矚目的速度飛快發展,贏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但是,倘若一味躺在功勞簿上,驕傲自滿,安于現狀,勢必精神懈怠,止步不前。正如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四種考驗”無所不在,“四種危險”警鐘長鳴,世情、國情、黨情的不斷深刻變化,尤其需要我們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只有居安思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矢志不移、艱苦奮斗,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圓滿實現。
對甘肅而言,加快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這些年,雖然我省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成績斐然,但放眼全國,發展差距持續拉大,落后局面尚未改觀,仍是不爭的事實。經濟總量過小、產業結構單一、群眾收入偏低……發展不足的最大矛盾,正嚴重制約著甘肅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步伐。面對沉重的壓力,只有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充分認清差距、勇敢正視不足,才能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立“趕超跨越”之志,行“爭先進位”之舉;身懷艱巨的責任,必須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凝聚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才能開拓進取、砥礪前行。
“治事先治政,治政先治風”。一個地方的發展,干部是決定力量,作風是關鍵因素。增強憂患意識,加快發展步伐,特別需要有良好的作風。當前,我省在改進干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仍有一些干部,不思進取、懶于作為。究其原因,就在于精神松懈、缺乏憂患意識,無所用心、得過且過。這種現象,導致效能低下、辦事拖沓,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省各級黨員干部必須自覺增強憂患意識,保持奮發的精神狀態,保持過硬的工作作風,形成巨大的發展合力,扎扎實實推進各項工作,從而為轉型跨越、富民興隴的宏偉大業提供堅強保證。
“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只有居安思危、勇于進取,才能迎頭趕上、縮小差距;只有時刻警醒、戒驕戒躁,才能奮發有為、加快發展。全省上下務必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在憂患中拼搏,在憂患中奮進,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