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群眾中去
——全省領導干部開展雙聯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白德斌
問卷調查、請群眾走進機關等這些方式,都是傾聽群眾呼聲的方式,但很難絕對保證聽到的是沒有“過濾”的民意。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沒有隔閡地交談交心,這種到群眾中去的“零距離”接觸則能更真切地了解民意。
“到群眾中去”,為群眾排憂解難,幫助群眾想辦法脫貧致富,與群眾一起為了美好的生活奮斗,得到的一定是群眾熱情的擁護和良好的口碑。
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按照省委的統一部署,全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這一場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行動結果表明,“到群眾中去”,這個好傳統永遠不能丟。也正因為加深了和群眾的血肉聯系,得到了群眾高度信任,才有了全省上下團結一心,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而努力的良好局面。
這不是一場“秀”
雙聯之初,一些人選擇了觀望。
的確,省領導直接住到農戶家中,和農民一樣起居、勞動、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領導干部能否下決心從繁重公務中抽出身來?能否打破“精心”準備、幾級陪同的慣有調研方式?這些都是一種挑戰。
群眾太久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了,究竟是以平常心對待,還是將信將疑地看熱鬧?
媒體關注的熱度迅速升溫——這是領導要“秀”一下,還是好作風的回歸呢?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在省委召開雙聯動員大會的第二天,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省政協主席馮健身,省委副書記歐陽堅就帶頭到各自的聯系村開展雙聯活動。
2012年2月21日,會寧縣甘溝驛鎮鐘家岔村農民史治軍沒想到,省委書記會自己帶著被褥住進了他家,就像家人一樣親切,和他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一起圍坐在炕頭聊到深夜。
“剛開始很緊張,不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后來,聊著聊著,就把自己生活上的苦水都倒出來了,沒想到王書記聽得很認真,還不停地問我具體的事情。還記得當時他說:‘大家的困難才是我最想聽的’,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史治軍后來回憶說。
莊浪縣南湖鎮石陽村村民鄭國忠是提前一天知道劉偉平省長要來他家的。當天晚上,他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著自己能不能和省長說上話,如果能,他要跟省長說些什么事呢?
第二天,當鄭國忠見到省長,他發現,前一晚的擔心都是多余。因為,劉偉平幾乎和他無話不談,問家里的生活,問村里的發展難題,問未來的美好愿望,“感覺省長就是我的一個朋友”,鄭國忠說。
在甘谷縣新興鎮康家灘村,村民們跟馮健身主席打開了話匣子,說他們生產生活上的困難。
在東鄉縣汪集鄉高家村,歐陽堅副書記冒雪來到聯系戶家中,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
在一個個貧瘠的村莊、一戶戶純樸的農家,省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法院、省人民檢察院、部隊、高校的省級領導干部住到農戶的家中當起了村民,干群關系如同農村清新的空氣般自然。
夜幕下,在沒有路燈的村道里與村民肩并肩地走上一陣子;在農家廳堂的日光燈下,與正在吃晚飯的農民聊上一席話。
白天里,來到田間跟農民一起干上小半天的農活,挨家挨戶家長里短地攀談著,與老黨員、老村干部一起說說村里的難事、急事、干群之間的事,與小自己二三十歲的村支書記聊聊村里的規劃與發展,到村里的衛生室、小學校察察實情,聽聽民聲,坐到農戶餐桌邊吃上一碗香噴噴的農家飯……交流充實而直接。
王三運說,身子沉到基層,才能聽到真話;感知百姓冷暖,方能了解實情。這次行動不是一陣風、不是走形式,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貫穿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過程。
隨著雙聯行動的不斷推進,一些干部由等待觀望變為積極參與,許多群眾由“站著看、等著扶”轉變為“想法子、主動干”。
廣大干部在雙聯中帶著感情下基層,拜群眾為師,真正和群眾打成了一片,同群眾交心,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這不是一場“秀”——媒體紛紛報道。一家中央新聞媒體這樣評價:這一重大決策是氣吞山河的壯舉。
網民評論:“抓準關鍵把握發展脈搏,在實干中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聯系村的群眾說:地平了、路通了、山綠了、水來了,共產黨把事辦實了。
這是一次“錘煉”
對于領導干部來說,除了幫助群眾盡快脫貧致富,雙聯還有另外一層重要意義——“錘煉”自身。
王三運在闡述雙聯的重大意義時說:“這是培養干部和提升能力之所需。”
按照紀律要求,開展雙聯工作,“不準干擾村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不準搞層層陪同和迎送”。
吃住在農家,農民是什么生活狀態,聯村領導干部就要適應什么狀態,不搞區別對待。農民早睡早起,領導干部也要遵守這個作息特點。農民到點下地干活,領導干部也同樣去地里干活。不打擾群眾的生活,這讓群眾沒有了拘束感,同樣對干部也是一種考驗。
雙聯活動中徹底不搞層層陪同,這一看似不符合“常規”的做法受到了村民們的由衷好評。領導干部下來調研,身邊圍繞的是機關干部還是基層群眾,決定著調研的效果。沒有各級干部的陪同,直接來到農戶當中,聽方言、說農事、聊家常,談笑間流露著真情,表達著真心,相互鼓勵和交心。雙方都沒有顧慮,農民們遇到的大事小情都會直接說出來,不需要左顧右盼。
在武山縣馬力鎮北順村,村民們都牢牢記住了王三運真誠的微笑和樸實的話語。包再紅說:“王書記第一次到村里來的時候,我們還在忙手中的活,半天才反應過來是省委書記來了。”
在吃過晚飯后,王三運與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聊村里的發展。“直到睡下的時候,我才回想剛才給書記說了不少的困難,還提了好多問題。可當時都沒覺得。”村民包卯定說。
在通渭縣馬營鎮華川村,劉偉平與村民們一聊起來就忘了時間,并且村民們越聊越愛聊。“好像有說不完的話”,村民張繼德說。直到夜深人靜,在一片漆黑的村道上,大家才與省長依依告別,盡管看不見,但一切都在心里。
沒有了城市的喧囂,沒有了身份的界線,沒有了刻意的客套,干部與群眾的關系自然拉近。對領導干部而言,這是思考問題、了解民情、謀劃決策、培育感情的好環境。
據省雙聯辦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省進村入戶開展雙聯工作的干部累計達到130多萬人次,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干部累計達到75萬多人次。
通過雙聯行動,干群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群眾見到干部十分熱情,有高興的事情主動告訴干部,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干部。
王三運說,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就是要在與群眾接觸的實際工作中深化感情、煥發激情,改進行風、端正作風,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血肉聯系。
啟示
雙聯行動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帶來許多啟示。
“到群眾中去”,這個好傳統不能丟。對于領導干部到村里開展雙聯,不少村民說,他們的父輩偶爾有過與“縣官”生活在一起的經歷,而現在省級干部直接到農民家里住上幾天,不多見,也有些意外,但村民們很快從“意外”中變得習慣起來。
領導干部與群眾生活在一起、勞動在一起、戰斗在一起,溝通感情、交流思想、共破難題,這就是黨的優良傳統的生動實踐,就是新時期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具體體現,就是我省立足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效載體。
信任比黃金還寶貴。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廣大群眾對改革發展的預期越來越高,對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越來越強,對物質和精神層面的訴求越來越多。但越是直面社會轉型期的挑戰,越是面臨利益多元發展的考驗,黨與群眾之間的信任就越彌足珍貴。
通過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搭建起了深入實際了解群眾所需的平臺和深入一線幫助群眾解憂解難的載體,領導了解群眾的要求更直接、解決群眾的需求更全面,零障礙貼近群眾服務、無距離增進與群眾的信任。而正是基于這樣的信任,相信再大的矛盾都能化解,再難的疙瘩也能解開,再寬的鴻溝都能跨越。
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去。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選擇什么樣的地點決定著調研的質量,也決定著思考的質量。此次雙聯工作的對象全部是貧困縣、貧困村和特困戶。他們的脫貧致富,是加快整體脫貧步伐的重點,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難點。領導干部通過與村民的交流,反復研究謀劃村里的發展和共同富裕思路,幫助群眾盡快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