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省科技廳黨組書記李文卿就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本報記者 李 峰
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
記者: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取向,省科技廳如何貫徹落實這項要求?
李文卿:堅持創新驅動取向,就意味著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為了開創科學發展、轉型跨越、民族團結、富民興隴的新局面,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要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從六個方面著手,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是積極響應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組織專家學者、農業科技工作者和機關干部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使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真正落到田間地頭,造福于民。
二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高端設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支持石油化工、建材、輕紡和食品加工、煤炭等傳統支柱產業的科技創新工作,著力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難題。
三是落實科技惠民措施。大力推進民生科技工作,積極開展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多發病、常見病的臨床診治和康復技術研究,強化對重大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技術集成研究,健全農村和社區常見病、多發病遠程診療及低成本醫療技術體系。完善食品安全保障及應急處置技術體系,進一步加強公共安全技術及裝備研發,加強資源環境與生態保護技術研發。
四是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加快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支持新建一批文化科技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提升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研究開發適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及裝備,提升文化產品的創作力、表現力和傳播力。
五是加強產學研結合。以企業為主體,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為核心,以地方特色經濟和產業技術需求為基礎,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聯合共建實驗室和技術研發平臺,鼓勵廣大科技人員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鼓勵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向企業開放,加快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
六是努力推動我省知識產權工作再上新臺階。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的深入實施,完善知識產權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專利數量和質量雙提升,推進專利的轉化和運用,為提升我省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入開展“八大行動”,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記者:那么,全省科技戰線具體將采取哪些行動?
李文卿: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總體要求,全省科技戰線正在深入開展“八大行動”。
一是深入開展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行動。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完善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與省國資委共同開展對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考核,繼續加強對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績效考核評估,建立中央駐甘科研單位和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建立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元化的投融資保障機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支持10家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扶持省級風險投資機構和基金管理機構發展,建立財政資金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制度。
二是深入開展工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甘肅省技術創新工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開展高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推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開放科技資源,支撐甘肅循環經濟示范省建設。
三是深入開展服務“三農”行動。開展科技扶貧開發,制定《甘肅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三年(2012-2015)科技規劃》,尋求國家對甘肅六盤山片區、秦巴山片區、藏區更多科技項目的支持,做好整體科技扶貧;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綜合工程,在河西走廊發展非耕地節水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和沙產業,在中部沿黃灌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在隴東南發展節水技術集成示范工程。
四是深入開展民生科技行動。開展民生科技綜合示范工程,緊緊圍繞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任務,在人口健康、生態保護、污染防治、建筑節能、社會管理、防災減災等重點領域,推廣應用一批先進實用新技術、新產品,建立一批民生科技綜合試驗示范基地,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培育發展一批民生科技新興產業,大幅度提升科技服務社會的能力;開展科技支撐文化產業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華夏文明傳承和創新發展示范區”的戰略部署,結合蘭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培育骨干企業,打造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產業集群、創新鏈和產業鏈;推進國家和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解決制約我省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
五是深入開展基層創新能力提升行動。開展科技產業富民強縣專項工程,實施好一批重點項目,推廣好一批科技成果,扶持好一批龍頭企業,培育好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開展萬名科技特派員下基層支持“雙聯”行動和基層創新創業工程。
六是深入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行動。抓好園區基地載體建設,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高新區、科技園區、基地聚集;加強平臺建設,提高我省優勢領域的創新能力;大力發展技術市場,促進技術交易;加強中介機構建設。
七是深入開展人才支撐引領行動。實施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培育工程,加強創新創業支撐條件建設,積極吸引高層次領軍人才,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計劃,設立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八是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行動。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興業工程、知識產權興企工程和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著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大力推動知識產權運用和產業化,強化知識產權管理,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水平。
盯緊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確定全省科技發展新思路
記者:今后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全省科技發展的思路是什么?
李文卿:第一,緊盯總體奮斗目標,在實現轉型跨越上下功夫。按照《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總體奮斗目標,調整科技戰線的幾項指標。一是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由1.5%調整到2.2%,將R&D/GDP的比重由1.5%調整到2.2%,以有效支撐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二是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率由20%以上調整為22%以上,專利授權量占申請量的比例由45%以上調整為50%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率由15%以上調整為18%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從0.6件調整為0.8件。三是《甘肅省“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引進10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目標,調整為引進100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團隊。
第二,緊盯歷史發展機遇,在發揮政策疊加效應上下功夫。近年來,中央各部委積極支持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科技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以科技創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函》,中國科學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意見》,省政府與中國工程院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國家基金委全面支持甘肅基礎研究。國家還在支持西部大開發、藏區跨越式發展、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等方面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這些支持我省循環經濟、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科技條件平臺建設、地區科學基金等方面的政策,為我們進一步做好科技工作提供了機遇,也為科技推進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就要求我們把各種政策機遇用足用活用好,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凝練好大項目、組織實施好大項目,在現有基礎上,每年爭取國家項目經費增長在15%以上,把政策轉化為具體的措施項目,真正把千載難逢的政策機遇轉化為推動甘肅科技又好又快發展的具體成效。
第三,緊盯科技中心工作,在提升創新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加快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大力支持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和大型外資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技術研發機構。二是加快推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現有企業加大對先進產業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力度,在模仿創新中逐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快推進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加快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特色優勢產業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攻關。四是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建設,要搭建起技術研發平臺、公共技術和資源共享平臺、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五是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和名牌帶動戰略的實施。六是加強科技合作與交流。七是加快推進科技體制創新。八是加快推進科技興省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