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民情 解民憂 促發展 轉作風
——甘肅四十萬干部結對幫扶四十萬特困戶紀實
![](/Files232/BeyondPic/2012-4/3/2_2012040313294074ubk.jpg)
新華社記者 陳 俊 王 博
“我過去在村里當過文書,說起來,我還是老哥哥您的秘書呢!有啥困難就跟我說!”在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甘溝鄉圪村村部的炕頭,省林業廳副巡視員王成鎖對干了40多年村支書的任志智說。
“現在就是路不好走,還有吃水困難。”對任志智反映的困難,王成鎖一一認真記下,盡管任志智擔心道路泥濘濕滑,王成鎖仍堅持第二天一大早就動身入戶。
這是發生在甘肅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的一幕。“雙聯”行動以全省58個貧困縣8790個貧困村為重點,40多萬名干部結對幫扶40多萬特困戶,通過實際行動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轉作風。省里要求干部要帶著感情下基層,利用這個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的機會,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同他們交心,把他們的真實意愿和想法反映好,把他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永靖縣的關山鄉山大溝深,平均海拔在2400米左右,屬二陰山區,全鄉八成以上都是山旱地,十分適宜種植百合。但是百合在常溫下不耐儲存,當地交通極其不便,又沒有大容量的冷藏庫,百合挖出來就要在地頭趕緊賣掉,農民對價格根本沒有發言權。
作為聯系關山鄉7個貧困村的幫扶部門,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在干部走訪農戶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決定為關山鄉建設一座儲量為400噸-500噸的百合冷藏庫,目前冷藏庫已經打好樁基。看著兩個月后即可建成使用的冷藏庫,南堡村村民唐致玉有掩不住的喜悅:“以后百合就可以商量個好價格再往外賣了,這使我們種植戶能從根本上受益。”
“雙聯”行動不僅是服務群眾的“直通車”,也是鍛煉干部的“大課堂”、提升干部素質的“助推器”。甘肅省高院、省公安廳等部門紛紛派出年輕干部到聯系縣、鄉、村掛職常駐,在服務群眾中轉作風、長才干。
甘肅省高院6名年輕干部3月19日來到關山鄉6個行政村任村支部副書記。這些村的農戶散居在山頂和溝底,年輕干部有的一個月間走村串戶穿破了兩雙鞋,有的為走訪一戶農家在山路上步行一個半小時。他們慨嘆從沒見過這么干旱荒涼的農村,沒想到百合雖貴農民卻沒賺多少錢,他們為自己如何與終日在田間忙碌的農民交心而動足腦筋,更為成功調解一起村民間的糾紛、化解了矛盾而興奮。常駐紅樓村的省高院干部賀晨說:“如果能使村民的法律意識明顯提高,自己能摸索出一套鄉村工作法,我們在村里就沒有白待。”
甘肅省衛生廳駐渭源縣蓮峰鎮選道村的蹲點干部通過在農戶中走訪、交流了解到,選道村小學教學條件差、部分特困品學兼優學生還面臨失學的困境,考慮到僅靠一己之力難以徹底解決這些困難,他們就利用微博平臺進行了披露,引起了不少省內外愛心人士的關注。許多企業在看到信息后,表示愿意對選道村小學進行定向援助,并計劃利用現有教室改建為學校愛心圖書室和實驗室,同時給在校200名學生提供學習用品。 (新華社蘭州4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