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蘭州訊 (記者王朝霞)記者從近日農業部在蘭州召開的西北地區春耕生產工作座談會上獲悉,由我省獨創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正在向北方旱作農業區大面積推廣,2011年,西北、東北、華北8省區已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500多萬畝,產生了良好的增產效果,北方旱作區今年將繼續擴大這項技術的推廣力度。
由我省探索推廣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模式,開辟了一條干旱半干旱地區發展糧食生產的新途徑。我省推廣該項技術由2006年的12萬畝擴大到2011年的1071萬畝,6年累計推廣3160萬畝,累計增產糧食60億斤以上,使我省糧食產量近四年連續邁上170億斤、180億斤、190億斤、200億斤四個臺階。尤其是去年在嚴重干旱的情況下,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015萬噸,其中,僅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一項就貢獻了550萬噸。
農業部于2009年在我省慶陽市召開北方旱作農業現場會議之后,要求在北方15個省區市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2010年6月,甘陜寧晉四省區啟動旱作農業協作機制,搭建了推廣這項技術的合作交流平臺,逐步將四省區打造成中國旱作農業技術高地。目前,這項技術在北方旱作區“遍地開花”,2011年,西北、東北、華北8省區已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500多萬畝。其中,陜西、寧夏、青海、內蒙古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分別達16.3萬畝、124.2萬畝、80.1萬畝、26萬畝,增產效果十分明顯,畝均產量分別為776.7公斤、588.2公斤、488.2公斤、87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