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 統籌推進
——2011年全省組織工作綜述
本報通訊員 祁建明
2011年,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中組部的有力指導下,全省各級組織部門按照“一個中心、四個帶動”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集中力量抓大事,抓好大事帶全局,著力在抓落實、抓規范、抓提升上下功夫,組織工作亮點紛呈,成效顯著。
市縣鄉換屆工作取得圓滿成功,有力加強了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
全省各級組織部門把市、縣、鄉換屆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做到了思想認識到位、組織指導到位、政策制定到位、人事準備到位,為全面開展換屆奠定了堅實基礎。
換屆中,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和服務科學發展、注重基層的用人導向,注重憑德才素質看干部,憑工作實績用干部,憑群眾公論選干部,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干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
堅持著眼長遠,結合換屆公開選拔了126名優秀年輕干部,選派280多名年輕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高校干部到國家部委、發達地區和部屬高校掛職,選調346名優秀大學生到艱苦邊遠地區鍛煉,選聘1382名大學生“村官”充實村級班子,選拔62名大學生“村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為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儲備了一批戰略性人才。始終保持對用人上不正之風的高壓態勢,聘請1510名換屆風氣監督員,派出700多個督導組,加強對換屆風氣的監督,確保了換屆工作風清氣正。通過換屆,各級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升,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創先爭優活動深入推進,有力帶動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
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過程中,堅持面上抓拓展、點上抓深化,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爭科學發展之先、創社會和諧之優。
在關系民生最緊密、聯系群眾最直接的學校、醫院、公安等8個行業系統和窗口單位,集中開展了“窗口月”活動。各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緊貼群眾需求,改進政風行風,優化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
各級黨組織圍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力開展破解難題活動,確定了17個重點領域的73個難題,通過向社會公示、掛牌督導等方式,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隴南市狠抓“便民橋工程”建設,新修312座大小橋梁,方便了90多萬群眾的生產生活。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爭取立項并開工建設了中西部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徹底解決9.5萬農村人口和38所學校師生的飲水問題。平涼市投資42525萬元,搬遷改造窯洞和地坑莊子5384戶,實施了“八溝一河”治理一期工程,解決了16.35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蘭州市不斷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線”工程,積極探索建設“三維數字社區”信息管理系統,創造了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新模式。金昌市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基層組織聯建、城鄉黨員共管、黨組織互幫互助、黨建資源共享、服務群眾共抓“五項”機制,構筑了城鄉黨建優勢互補、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良性工作格局。甘南州組織開展的“雙比雙爭雙創”活動,確保了災后恢復重建有力、有序、有效開展。定西市安定區推行鄉鎮干部服務群眾“便民直通車”工程,被群眾形象地稱為村民的“110”。天水市先后開展了“四聯四促”、“三聯三幫三推進”等活動。慶陽市深入組織實施了“一村一名農民大學生”工程。張掖市山丹縣大力實施的“能人進村班子”工程,有力地提升了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全面實施,有力推動了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各地以落實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為抓手,積極探索符合欠發達地區實際、加強人才開發的新路子,人才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水平有了新的提升。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規劃基本完成,全省人才發展規劃體系初步形成。在7個市、3戶企業、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啟動人才特區建設試點,大力推動人才工作機制創新。研究出臺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意見》和高層次人才認定、項目扶持等7個配套《辦法》,面向海內外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深入實施“領軍人才工程”、“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工業強省戰略人才促進工程”、“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扶持行動”、“隴原青年創新人才扶持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項目,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張掖市認真實施“30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程”,目前已培訓農村勞動力26.7萬人,為建設現代農業大市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堅持統籌推進,其他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新進步。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在市(州)黨政機關和省屬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競爭上崗,競爭性選拔干部力度進一步加大。嘉峪關市拿出關鍵崗位、重要部門進行公選,使競爭性選拔干部工作進一步走向規范化、常態化、科學化。繼續開展從優秀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中考錄鄉鎮公務員工作,啟動從優秀工人、農民中招錄公務員試點,公務員隊伍來源結構進一步改善。武威市涼州區結合村“兩委”換屆,在全區448個村全面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公推直選”工作,把提名權交給群眾,把選舉權交給黨員,村黨支部書記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能力素質明顯提升。
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加強。緊緊圍繞省委中心工作,加強對新興產業、工業經濟、社會管理、輿情應對、特色產業開發及做群眾工作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各級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強換屆后新進班子成員集中培訓,對全省1228名鄉鎮黨委書記進行輪訓。制定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綱要《實施意見》,對今后10年教育培訓工作作出規劃。酒泉市為干部和黨員構建“1+1+N”網絡教育中心,開辟了干部、黨員教育培訓新渠道。
干部日常管理監督進一步強化。以四項監督制度為重點,全面落實各項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了領導干部用權行為。對86個縣(市、區)開展組織工作滿意度調查,四項滿意度指標都有較大幅度提高。切實加強關鍵崗位干部管理,制定加強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實施意見》。白銀市推行領導干部離任交接制度,從制度層面上規范了領導干部離任交接行為。
黨代表聯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面推進黨代表任期制工作,出臺了黨代表提案、提議制度。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黨代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與此同時,干部健康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工作宣傳、信息化建設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堅持不懈地推動作風轉變,有力促進了組織部門自身建設。堅持一手抓換屆,一手抓組工干部隊伍建設,扎實推進“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在全省組織系統部署開展了“百名組織部長進千鄉”活動和組織部長“蹲點周”活動,督查組織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和指導縣、鄉兩級開展換屆。省、市、縣三級組織部門696名領導同志深入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1228個鄉(鎮),實現了聯系點的全覆蓋。一年來,全省各級組織部門領導干部共下基層3200多人次。通過下基層活動,進一步推進了工作落實,加深了組工干部與群眾的感情,錘煉了黨性,增長了才干。舉辦甘肅黨史暨省委組織部部史部風展和警示教育展,組織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講黨性”系列教育活動,組工干部的黨性意識不斷增強。各級組織部門普遍開展為民服務、對口幫扶等活動,幫扶困難黨員群眾2617人,進一步樹立了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