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改革發展的實踐者
——中央宣講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報告會側記
本報記者 白德斌
![1320319818724.jpg](/Files228/BeyondPic/2011-11/3/1320319818724.jpg)
獨具藝術性的甘肅大劇院,3日下午迎來的不是一部精品文藝劇作,而是一場深入人心的報告會。
這是一場帶給聽眾許多啟發的報告會。“聆聽報告后,更加堅定了我做一個中國文化傳承者和弘揚者的信心和決心。”認真聽了報告會的甘肅農業大學學生陳俊剛說。
這是聽了“中央宣講團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報告會”后,很多人共同的、最大的感受。“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政黨的旗幟,國家的靈魂。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六中全會開啟了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高度文化自覺喚起了全國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強。”中央宣講團成員、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報告中深刻闡述的全會的歷史意義,引起了聽眾的共鳴。“聽了報告非常振奮,同時也感覺到文化從業者對于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的一種緊迫感。”《讀者》雜志社社長、總編輯富康年說。
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輔導員張苗苗說:“我覺得我們國家從一個經濟大國開始向文化大國轉變。高等教育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文化傳承,所以大學教育對于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讀者》這本“人類心靈的讀本”,之所以風靡全國,乃至亞洲,得益于很早就開始探索與嘗試產業化、市場化。富康年說:“《讀者》是國內較早萌生了市場意識的文化產品提供者,現在我們感覺到責任重大,今后我們要更加強化這種使命感和文化擔當,把雜志辦得越來越好,在中國文化建設以及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