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省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開發區達3個,稅收收入過億元的開發區達到8家;而到2015年,我省將力爭建成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開發區8個。
從無到有,從小打小鬧到規模發展。我省開發區自創建以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建設發展成效顯著,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質量逐步提高,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發展時期。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緊緊圍繞跨越式發展的奮斗目標,全力推進全省開發區調結構、上規模,夯實發展基礎,加快發展速度。
我省國家級及省級開發區達35個
我省自1988年創辦黃河上游多民族經濟開發區開始,歷經創建起步、放手發展、清理整頓、規范發展等階段,經過20多年的努力,開發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序到有序,已成為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推進全省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體制改革、科技創新以及對外開放的排頭兵。
2007年,全國開發區清理整頓工作結束后,我省通過國家審核并公告的國家級及省級開發區共36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2個(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開發區34個,分布在我省除甘南州之外的13個市州。
2010年,經國務院批準,我省金昌經濟開發區、天水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同年,經省開發區建設發展領導小組批準,臨夏工業園區與臨夏雙城經濟開發區整合為臨夏經濟開發區。目前,我省國家級及省級開發區共35個。
近年來,部分沒有開發區的縣市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規劃建設了工業集中區,為當地工業發展預留空間,促進了工業的集聚發展和城鎮化進程。
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
今年上半年,全省開發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戰略和“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建設和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3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共實現生產總值553.2億元,同比增長17.4%,占全省同期生產總值的28.6%;工業增加值274.1億元,同比增長23.7%,占全省同期工業增加值的2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58.7億元,同比增長28.4%,占全省同期水平的31.9%。
同時,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開發區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和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全省3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分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4、7.7和10.8個百分點。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開發區的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也在逐步提高,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全省開發區完成銷售收入1635.2億元,同比增長54.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30.7%。
在35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中,國家級開發區、部分省級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全省5個國家級開發區實現銷售收入1239.4億元,占全部開發區銷售收入的75.8%。酒泉、張掖、隴西、西峰、嘉峪關5個開發區實現銷售收入201.7億元,占全部開發區銷售收入的12.3%;5個國家級開發區實現稅收總額26.4億元,占全省開發區的46.0%。酒泉等5個省級開發區實現稅收總額21.8億元,占全省開發區的38.1%。
“十二五”著力開展循環化改造
為進一步加快全省開發區建設發展步伐,省發展改革委編制完成了《甘肅省“十二五”開發區發展規劃綱要》。這個規劃是我省首次在省級層面編制的開發區發展專項規劃,是“十二五”時期指導全省開發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編制相關下位規劃的基本依據。
規劃的總體目標為:到2015年,全省開發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的比重大幅提高,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明顯提升。開發區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集中精簡、高效順暢、務實便捷、充滿活力”的建設管理體制及運作機制基本建立,投資軟硬環境更加完善。開發區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合理,初步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緊密協作、聯動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培育形成一批競爭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完整、配套協作緊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一批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和著名品牌。開發區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產值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開發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循環經濟發展、節能減排、生態環保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規劃的主要發展預期目標有,“十二五”期間,全省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幅度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0個百分點。到2015年,力爭建成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開發區8個,其中:1000億元以上的兩個,500億元以上的兩個,300億元以上的兩個。
“十二五”期間,國家級開發區要依托中心城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形成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功能,向以產業集群為主體的綜合性開發區轉變,對全省開發區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省級開發區要突出產業特色和比較優勢,向主導產業明確、關聯企業集聚、綜合配套能力較完備的方向發展。著力開展循環化改造,以國家支持我省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為契機,結合《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積極推動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開發區實施循環化改造,開展循環經濟產業鏈鏈接或延伸、水的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能源梯級利用、污染集中防治設施等項目的建設,推動企業開發利用廢棄物資,形成廢棄物和副產品循環利用工業生態產業鏈,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廢物排放最小化。圍繞開發區生態產業鏈構建,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審批備案上優先支持共生和補鏈項目,增強企業或行業間的互動和共生發展。在企業間、行業間建立副產品、廢物交換的平臺,加強信息統計和監測體系建設,探索推廣示范模式。鼓勵和引導開發區內外企業加強合作,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區外產業關聯度高、符合產業鏈接要求的企業入駐開發區,力爭實現區域循環的園區化。鼓勵和支持開發區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