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深刻的警務變革
——甘肅省公安系統“五項建設”取得顯著成果
關注
用“鼠標”鎖定逃犯,用鐵律要求自己,用微笑面對群眾……丟掉了懈怠,拋棄了抱怨,改正了行為,一心為群眾排憂解難。
當這一切在全省公安系統悄然發生后,隴上百姓感受到了一場警務變革帶來的實際效應。
2009年7月,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兼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羅笑虎在全省公安處局長會議上提出,要把公安信息化建設、執法規范化建設、和諧警民關系建設、隊伍正規化建設和保障標準化建設作為實現全省公安工作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
隨后,全省公安系統迅速行動,狠抓落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五項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大幅提升了公安工作水平。
一張無形之“網”
去年仲夏的一個深夜,幾名犯罪嫌疑人在實施搶劫后,迅速消失在黑夜之中。而就在一周之后,他們被抓捕歸案。
這其中,鎖定犯罪嫌疑人的是一張無形的“網”——全省公安信息網。
省公安廳黨委2009年12月制定出臺了《甘肅省公安機關重點工作規劃綱要(2010-2012年)》,將信息化建設定位為提升公安機關核心戰斗力的龍頭工程。
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小的代價抓獲犯罪分子,幾代公安人的追求,通過兩年多的努力,正在通過信息化變為現實。
目前,我省公安信息化基礎設施跨入全國先進行列,信息通信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公安信息通信網絡維護、網絡安全、無線應急通信和信息技術位于全國前20位。
全省公安信息網已建成省、市、縣到基層的高速網絡,建成了全省集有線、無線、視頻、衛星“四位一體”的通信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了通信指揮扁平化;在全國率先完成信息綜合應用平臺建設,截至2010年底,整合各類數據2.55億條。
信息化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在打擊犯罪、服務群眾中屢建奇功。去年通過網絡破獲案件數同比上升13.5%,抓獲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73.8%。
如今,文件網上走、案件網上辦、績效網上考,信息化已悄然轉化為各級公安機關的無形戰斗力。兩年來,全省58%的刑事案件的接處警、受立案件、部分法律文書出具等都通過網上辦案系統進行。
同時,網上申領證照、網上直播考試、網上遷轉戶口、民警工作網上考核……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公安機關信息化便民服務新平臺帶來的方便與快捷。截至6月30日,共接受網民請求辦事信件3814件,辦理回復3333件,實現了便民服務的革命性轉變。
執法中的理性與文明
執法活動之于公安機關,是不可動搖的生命線。執法規范化建設之于公安工作,既是基礎又事關全局。
理性、平和、文明、規范,是新時期公安執法的新內涵。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省公安廳黨委研究制定了《關于大力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并提出三年推進計劃。“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公安機關和公安民警最基本的履職要求。”從一開始,羅笑虎就要求把執法規范化建設放在公安工作最基礎、最核心的位置。“現在的執法,比過去的要求嚴格得多。每一次執法的時候,都好像有一只手在監督、約束你。”很多老民警都有一致的感受。
為了從思想深處解決問題,全省公安機關組織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和“鑄造忠誠警魂、樹立良好形象”的教育實踐和“創先爭優”活動,深化執法思想教育。同時,開展查思想、查作風、查紀律的教育整改活動,采取集中、分級、分警種等形式,充分運用典型案例,廣泛開展公正廉潔執法警示教育,覆蓋面達到100%。
兩年來,各級公安機關認真清理了現有執法制度和規范,總結執法規范化建設好的經驗和做法,共修訂了500多件規范,新制定700多件。省廳16個警種編制和修訂了本警種執法規范,7個警種制定了本警種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被公安部法制局作為優秀執法制度推廣。14個市州全部對執法責任制進行了修改,通過加大對執法過錯的責任追究,指引民警正確執法。
新理念,細規矩,全監督,這是一場全方位的執法變革。
走進群眾心里
警無民則失根。
羅笑虎指出,“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就是要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以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為根本標準,切實履行好保平安、保穩定職責。”
按照這一要求,省公安廳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廣泛、深入、持久的和諧警民關系構建活動,一場上至省廳領導、下到普通民警的大走訪活動全面展開。兩年多來,全省共出動警力21萬余人次,走訪各界群眾194萬余人,為群眾辦好事4.9萬余件,捐款1600余萬元、捐物4萬余件,救助困難群眾21.7萬人。
2009年下半年,省公安廳適時推出22條便民利民惠民新措施,內容涉及多個公安行政管理領域,公安機關通過自身努力,在法律、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突出快、簡、實、便原則,進一步放寬條件、簡化手續、縮短時間,提供“一站式”服務,深受群眾歡迎。
為了有效化解矛盾,全省建立了三級公安機關領導聯動接待群眾來訪工作機制,開通了省、市、縣公安的廳、局長接訪系統。通過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63140件,排查治安隱患28499件。
讓老百姓了解警察,理解警察,信賴警察,支持警察,首先要從警察自身做起,全省公安機關開展多項廉政警示教育活動,使廣大民警嚴守“三條底線”,恪守“五個嚴禁”,遏制了公安隊伍中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實現了全省違法違紀民警人數小于3‰的控制目標。
同時,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強力推出了全省全國重大典型王志睿。2009年以來,聯合省委宣傳部等七部門成功舉辦了兩屆全省“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評選表彰活動,展示了公安機關的良好形象。
鑄就高素質隊伍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公安事業發展隊伍建設是根本。沒有高素質的公安隊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公安工作。
嚴把隊伍“入口”,是提高隊伍素質的關鍵。省公安廳從規范公安編制管理等工作入手,制定了嚴禁違規進人的制度,健全了人民警察招錄機制。
為了提高民警自身素質,兩年來,省公安廳分警種、分層級有針對性地舉辦新警、警銜晉升、首任職務訓練班22期,訓練民警1300余名;舉辦市縣公安局領導班子成員、科所隊長和業務骨干訓練班40余期,訓練民警3700余人次;選拔60余名民警進行少數民族語言強化訓練。
領導班子建設是提高隊伍素質的重要環節。通過建立處科級領導干部競爭上崗、業務骨干雙向交流掛職鍛煉和市縣公安局及派出所、交警隊、看守所等領導班子交流機制。全省縣市公安局和派出所領導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分別下降了2.3歲和3.5歲,公安及法律等專業類人才在班子成員中所占比例分別上升了1.2和1.9個百分點。
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助推著正規化建設步伐。在汶川、玉樹和舟曲特大自然災害搶險救災中,公安系統有47個集體和114名個人被授予全國全省搶險救災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稱號,有60個集體和380名民警立功受獎。
兩年來,省公安廳籌集各類慰問救助經費3100余萬元,慰問公安英烈、因公犧牲和因公傷殘、特困民警家庭4600余家,慰問公安基層單位1200多個,為76名英烈子女發放助學金100余萬元。
一個標準化、強有力的保障,才能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戰斗力。2009年以來,省公安廳在推進保障標準化建設工作中,堅持加強業務裝備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全省投入10.4億元建設了179個裝備統建項目。隨著裝備保障水平的提高,必將推動全省公安事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