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三年,也許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轉瞬即逝的時間節點。然而,回首我省工業經濟過去三年的發展歷程,無疑是一段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卻又激情昂揚的難忘歲月。
三年來,從冰雪災害到特大地震,再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沖擊與嚴峻挑戰,省委、省政府指揮工業戰線沉著應對,與風浪搏擊,和時光賽跑,演奏出一曲曲鏗鏘有力的“工業強省”時代樂章,“引強入甘”無疑成為這一交響樂中的最強音。
三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撐”總體思路,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著力推進“引強入甘”,取得累累碩果,為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年來,我省工業成功抵御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引領國民經濟順利實現“V”字形反轉。2008年、2009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完成增加值1135.17億元和1136.71億元,分別增長9.5%和10.6%,有力支撐了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10.1%的增長速度。今年以來,我省工業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07.41億元,同比增長23%,推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以13.9%的速度增長。高出全國平均增速2.9個百分點。
三年來,我省國有資產迅速壯大,省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由1207億元增加到2242億元,增長85.70%,年均增長29.72%;凈資產由413億元增加到868億元,增長110.21%,年均增長28.09%;我省省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工業總產值增速分別高出全國平均增速8.86和15.92個百分點。
2008年,“引強入甘”引起國務院國資委充分肯定,并得到央企積極響應
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隆重召開全省工業強省大會,明確提出堅持以大開放推動大開發,以大開發推動大發展,著力推進“引強入甘”,積極支持優勢企業率先與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特別是央企重組發展。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在全省工業強省大會上明確指出,推進工業化,不單純是發展工業經濟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只有不斷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積極引入戰略投資,切實推進兼并重組,才能為工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工業強省大會的隆重召開,拉開了我省引入戰略投資、加快優勢企業與國內外大企業特別是央企重組步伐的序幕。引進大企業,實現大發展,成為我省“工業強省”的新起點、新突破。緊接著,副省長石軍帶領有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多次赴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和中央企業,積極匯報銜接,努力爭取支持。國務院國資委充分肯定我省“工業強省”、“引強入甘”決策,迅速向各中央企業發出通知,要求央企積極通過產權轉讓、增資擴股、股權置換、投資合作等方式,(轉4版)
推進與甘肅企業的對接合作,并在國務院國資委網站上正式啟動“投資甘肅”網頁。國務院國資委正式通知的下發和“投資甘肅”欄目的開通,搭建起了中央企業與甘肅企業的對接平臺,對加強央企與我省企業合作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引強入甘”,宛如一顆石子投入到沉寂多年的水塘,得到一大批央企的積極響應。當年7月16日,中材集團與省經委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加大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投入,推動我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實現水泥產業優化升級。
在談及與甘肅地方企業的合作時,中材集團總經理譚仲明興奮地說:甘肅的區位、資源優勢和科學發展規劃,為中材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平臺。我們一定要把在合作企業建設成為產業水平、創新能力、市場品牌、企業文化一流的企業。此后,中材集團先后與蘭州、白銀、天水等市州簽署合作協議,陸續開工建設若干項目,現在已經結出豐碩成果。
緊隨中材集團之后,7月31日,省政府與中國中信集團簽署戰略投資框架協議,根據協議,中信集團及國安集團對白銀公司增資擴股32.6億元,國安公司與白銀集團共同出資3億元設立礦業開發公司。當年11月24日,白銀公司與中國中信集團合作組建的白銀有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我省與中信集團的戰略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依靠中信集團的優勢平臺,白銀公司力爭到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
8月28日,華能甘肅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揭牌,標志著雙方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合作進入了以項目為載體的實施階段。根據省政府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簽訂的加強能源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能集團將與慶陽和平涼市共同推進隴東地區電力、煤炭、鐵路、化工等產業一體化發展。
短短半年時間,中信、中石油、中鋁、華能、中材集團等國字號央企先后與我省簽訂合作協議或正式合同,對接一批又一批合作項目,引進資金上千億元!耙龔娙敫省笔讘鸶娼。
2009年,“引強入甘”向縱深領域拓展,我省在后危機時代加快新一輪發展搶得先機
從2008年10月開始,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省主要工業產品價格逐月大幅下滑,許多企業由盈轉虧,面臨生死考驗。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適時確立“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并提出保工業就是保財政、保工業就是保就業、保工業就是保穩定、保工業就是保大局的指導思想。
金融危機帶來的行業重新洗牌和企業兼并重組,為我省工業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難得的機遇。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面前,國內強勢企業在收縮拳頭的同時,卻在我省大展拳腳,紛紛投資大項目,推動“引強入甘”向縱深領域拓展。
2009年4月1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陸浩等領導在蘭州與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就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會談。蔣潔敏表示,中石油將加大對蘭州石化公司的扶持力度,盡快把蘭州建成西北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4月17日,華能慶陽1200萬噸核桃峪煤礦奠基。這是華能集團與慶陽市合作的第一個重大項目,也是省委、省政府和華能集團落實雙方戰略合作協議的重大行動。
中國鋁業重組蘭州鋁業、連城鋁業和白銀華鷺三家企業,嘗到與地方企業合作甜頭,在自身發展遇到困難、戰略布局大幅收縮的情況下,卻對甘肅情有獨鐘,在2009年12月,決定投資49.7億元,啟動在甘三大技改項目,并正式確定把我省建成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
2009年12月27日,省政府與中材集團有限公司在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到2013年,中材集團在甘肅總投資將超過50億元,在非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非金屬材料制造、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科研開發等領域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
短短一年時間,中國華能、中材集團、中鋁集團、中復連眾、中航惠騰、中化化肥集團、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科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安徽海螺集團、西電集團、江蘇金浦集團、湘電集團等一批強勢企業和大項目紛紛落戶甘肅。
據初步統計,2009年,全省共引進大企業尤其是央企項目,包括已建、在建和擬建項目160多個,總投資2360億元。在這些大項目的支撐下,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昂首起步,為工業經濟在后危機時代加快新一輪發展搶得先機。
2010年,“引強入甘”不斷加檔提速,推動我省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2010年以來,國際、國內經濟整體企穩向好,我省緊緊抓住新一輪加快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引強入甘”力度。面對熱情的隴原人民伸出的橄欖枝,各大央企積極推進與甘肅企業的對接合作,推動“引強入甘”在不斷提速中升級。“兩會”召開之前,省政府與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決定未來10年,在甘肅投資800億元,參與新能源綜合開發、煤電項目建設、風電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建設,并協助推動甘肅特高壓電網外送工程等項目。
全國“兩會”期間,陸浩、徐守盛和馮健身、石軍等領導親自帶隊,到中信集團、中國鋁業、中核集團、國家電網、中石油、中國兵器集團等11家央企上門招商,推動央企與地方企業擴大戰略合作,共洽談意向合作項目42個,意向投資額3365億元。
3月2日,我省與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今后幾年,中國醫藥集團將加大在甘肅的投資力度,合作建設中醫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推進“國藥——甘肅醫藥物流配送網絡”建設,參與甘肅醫藥企業兼并重組。
3月4日,華電集團公司與省政府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在我省嘉峪關市投資260億元,建設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光電基地。雙方還將在光電設備研發、設備制造、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良好合作關系。
3月11日,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與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甘肅省能源規劃的前提下,投資建設風電、光電、水電和煤炭、煤電聯營、煤化工等能源項目。
中央推出的西部大開發第二個十年計劃,讓先知先覺的央企嗅到隴原這片熱土蘊藏的商機。7月7日,省政府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化工集團公司5年內將在我省投資500多億元,規劃建設一系列重大項目,包括在藍星蘭州新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石油化工原料、工程塑料聚甲醛和新型多晶硅等項目。
中化集團與我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省委、省政府與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加強地方政府與央企合作,促進甘肅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預示著眾多大企業、大集團新一輪投資甘肅的熱潮即將登場。在此后舉行的第十六屆“蘭洽會”上,東方電氣、華能天峻、新疆廣匯、廣東恒大和江蘇太平洋建設集團等國內外眾多大企業紛紛亮相,手握重金揮師隴原開拓礦業、交通、物流等產業。據統計,我省與省外企業簽約項目合同530個,投資總額達1061.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