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熱議文化大省
整整一天,沒有人遲到,也沒有人早退。掌聲不時響起,爭論也不時發生。15份發言,個個經過深思熟慮,角度不同,觀點不同,但中心詞只有一個:文化大省。
國務院辦公廳于近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確定甘肅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寶庫”,而建設“文化大省”則是與這一定位相匹配的明確目標。省委宣傳部7月2日舉行的“甘肅建設文化大省研討會”,邀請到了省內外多位專家學者,他們或從文化遺產、或從文化旅游、或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為如何建設文化大省出謀劃策。
在甘肅有過工作經歷的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孫若風專程來到蘭州,他說:“應倡導建設大蘭州文化圈,繼而通過中心帶動作用,走文化上的共同發展之路。”在他看來,“未來的文化大省應是一個彼此呼應、血脈相通的有機體,而不是支離破碎、互不相干的一盤散沙。”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董琦在發言中說,文化遺產事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甘肅應像打造敦煌莫高窟這個國際知名的文化遺產品牌那樣,再打造一批文化遺產品牌。
說到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最有發言權,但這位放下手中眾多事務、乘火車從敦煌連夜趕來的老人今天要說的不止是敦煌,她說:“甘肅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其潛力還遠遠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優勢還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但要實現文化資源大省到文化大省的轉變,不能急躁冒進,而要沉著冷靜,放眼長遠,科學規劃、循序漸進……”
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范鵬撇開準備好的講稿,侃侃而談:“建設文化大省首先要成為‘文化熱省’……”
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所長郝樹聲在查閱大量資料后,列出了一系列數字進行對比,令人如此清晰地看到了甘肅建設文化大省的優勢與劣勢。
省文聯副主席蘇孝林談如何抓創作、抓精品、抓演出;讀者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總經理彭長城談“讀者文化產業園”;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教授王三北談“以旅游為抓手”……
每個人都從自己最熟知的角度為甘肅建設文化大省提出最真誠的建議。這份真誠在場內傳遞,繼而傳遞到場外,如一磚一瓦,終將建設甘肅“文化大省”的一磚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