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華
“走出去”,一句耳熟能詳的日常生活用語,在改革開放時代被賦予深刻內涵,乃至上升為國家戰略。
熟悉的話語,陌生的概念。“走出去”干什么?走到哪里去?怎么走出去?對于甘肅這樣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不沿邊、不沿海的西部內陸省份來說,無疑是一道十分艱澀的考題。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我省“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大,“走出去”的地方越來越多,“走出去”的成效越來越顯著……有關數據顯示,甘肅對外投資在國內的排名位置逐步靠前,2006年,甘肅在全國的排名尚處在第17位,到2008年,甘肅的排名遞升到第5位! 5年間對外直接投資增長了4037%,平均每年增長707.6%。如今,“走出去”在甘肅已不是空洞的概念和漂亮的口號,而是一項給企業帶來實效、給群眾帶來實惠的重大舉措,為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挨家挨戶敲門“找生意”,到專業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甘肅“海外軍團”不斷成長壯大,不少企業成為中國的跨國公司
1978年,甘肅海外工程總公司承擔了援建“多哥人民聯盟之家”工程,以此為標志,拉開了我省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序幕。
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歷經艱苦磨礪,不斷成長壯大。甘肅地質工程有限責任公司1990年進入喀麥隆開始水井項目施工,身處異國他鄉,人地兩生,加上文化差異,攬活找事十分不易。公司員工在贊比亞東方省奇帕塔市創業初期,每天都挨家挨戶敲門問當地居民:“你們需要打井嗎?”就是靠這樣的辦法,敲開了奇帕塔市場之門。
像這樣的故事,在甘肅“海外軍團”不勝枚舉。他們像一粒粒種子,在異國他鄉生根開花,結出豐碩果實。
西部大開發以來,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邁上新臺階。由最初單純的承建援外工程,逐步發展為有出有進、多形式、多渠道、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格局。截至2009年底,我省企業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從事投資、貿易和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等各項經濟技術合作業務,業務涉及建筑工程、設計咨詢、公路交通、地質勘探、石油化工、礦產資源等行業。一批門類齊全,施工能力強,專業水平較高,項目管理和項目運作較好的甘肅企業脫穎而出。今年第一季度,甘肅“海外軍團”捷報頻傳——省海外工程公司順利承建約旦軍人公寓,成功打入中東市場,該項目合同額2600萬美元;八冶建設集團簽訂了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塔什特克多金屬礦項目2億元施工協議,業務逐步滲入中亞地區;中石化五建在沙特執行的5個項目,實現營業額上億美元。
到目前,我省各援外項目實施單位共計承擔國家經援項目50余項。其中國際影響力較大的項目有多哥人民聯盟之家、津巴布韋國家體育場、津巴布韋奇諾伊師范學院、津巴布韋奇諾伊醫院、科特迪瓦國家劇場、幾內亞總統府、贊比亞、津巴布韋和喀麥隆打井供水工程項目及索馬里菲納迪爾醫院、佛得角政府辦公大樓、非洲工會統一組織辦公樓等。累計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6.27億美元。
從最初的蓋房修路,到現在的投資辦廠,從勞務輸出到資本輸出,甘肅“海外軍團”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最初承攬土建工程,到目前在海外直接投資辦企業,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由勞務輸出到資本輸出的質的飛躍。截至2008年底,我省累計直接投資存量6.3億美元。投資經營范圍涉及資源開發、建材加工、餐飲服務、機械制造等行業。業務分布在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對外直接投資始于承擔對外經濟援助建設項目。承建單位在實施援外建設項目的同時,敏銳地觀察到國外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巨大商機,在援建項目的同時,積極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尋找合作項目,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并由此拉開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序幕。從修路蓋房到投資辦廠,從帶料加工貿易到資源勘探開發,從承攬項目到直接投資,從最初的進出口貿易公司到國有大中型企業,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的全方位發展,我省實施“走出去”戰略邁上新的臺階。
隨著資源日益枯竭,我省已由最初的資源大省,逐步變為資源生產需求大省。危機面前,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積極尋求發展新路。金川公司在此方面率先邁出探索的步子。他們在中亞、東南亞、澳大利亞、俄羅斯遠東地區、非洲、美洲等地區,與全球18個國家開展礦產資源項目合作,完成了19個項目的投資,成為16家境外礦業公司的股東,投資總額過5億美元。與此同時,公司成立了13個海外控股子公司和駐外機構,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國際化資本運作之路是星火機床實現“星火燎原”戰略的必然。自2009年以來,他們已在法國、德國、英國投資設立1個控股公司、2個參股公司。目前,已經完成投資372.708萬美元,收購法國索瑪公司81%的股份;投資133.31萬美元,收購德國亨利安公司25%的股份;投資17.5萬美元,收購英國WB公司25%的股份。
酒鋼公司2004年投資21300多萬美元在南非建設鉻礦開發和冶煉項目,目前已實際投資到位16707萬美元。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1月建成投產,先后向母公司提供了萬噸的鉻礦石,并向項目所在地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大量礦石。二期擴建完成后,鉻鐵總產能將達到66萬噸,占世界總產能的8%。
甘肅華羚干酪素有限公司依托青藏高原豐富的牦牛奶資源,生產高附加值的牛乳酪蛋白系列產品,從甘南草原走向了世界。產品遠銷歐盟、美國、中東、中非及東南亞等86個國家和地區。到目前,公司累計投放牧區的原料收購資金15億元,帶動收購區域牧戶10.3萬戶,帶動甘南州牧戶29490戶。
從傳統的非洲市場,甘肅“海外軍團”逐步向全球擴展,目前在非洲、歐洲、亞洲、北美洲、大洋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看到“隴軍”的影子
甘肅對外承包工程企業,依托早期國家對外經濟援助項目,在非洲大地上最早豎起“隴軍”的大旗。憑借西北人的厚道與勤勞,隴原兒女在非洲打出一片天地。
近幾年,隨著金川、酒鋼等一批企業實行全球化戰略,海外市場逐步擴展。甘肅企業在北美、大洋洲、歐洲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跡。突破了我省以非洲國家為主的傳統市場格局,對外投資的地域分布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行業涉足領域逐步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項目由最初在境外設立流通領域的貿易企業和貿易機構為主,向設立境外加工貿易企業、資源開發利用和設立專業市場等形式轉變。經濟合作已拓寬到資源開發、建筑工程、石油化工、工業制造、機械租賃、商業服務、科技研發等領域。此外,對外投資的形式日趨多樣化,境外收購、參股投資正日漸成為我省對外投資發展的趨勢。
在國有大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不少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紛紛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蘭州莊園投資有限公司、蘭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蘭州國芳百盛等民營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相繼在境外投資設立分公司,已成為我省對外直接投資的新生力量。
走出一個人,富裕一家人。實施“走出去”戰略,我省對外勞務合作快速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對外勞務合作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外勞務人員通過自己的勞動,實實在在地富了起來,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派出一人,富裕一家,帶動一片,安定一方”。據悉,2001年以來,我省累計選派各類技術勞務1.6萬人次,為我省富余勞動力和城鄉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
會寧縣模板工羅丙田,2007年被派往卡塔爾工程務工回國后,自己買了筆記本電腦,為家里建起了新房,還建起一座210平方米的馬鈴薯儲存庫房;此外,他用7萬多元買了一輛桑塔納轎車跑客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隴南籍農民工王九禮,在外出務工期間,學會了設備電氣、鋼結構、管道焊接安裝等技術,從一個普通農民工成長為一名技藝精湛的技術工人,連續5年被選到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出國務工,為家里賺到了大筆收入。